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如何唤醒决策失误者的负罪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 08:59 中国经济时报

  ■周士君

  日前,审计长李金华再放惊人之语:“就算你不贪污腐败,不违法犯罪,你觉得自己是清白的。但决策失误,也是对人民的一种负罪……这样的错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损失,比一般违法违规带来的危害损失更大。”故而他建议领导干部要审慎决策,反对腐败与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9月26日《天府早报》)

  在现行决策体制之下,因官员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浪费悉数由公共财政为之买单,而决策者往往撂下一句“就算交了学费”便可轻松免责。于是,在各级官员中,“决策时拍脑袋,执行时拍胸脯,失误时拍屁股”的“三拍”型干部便显得摩肩接踵,不胜其多。腐败干部对其行为多多少少有些负罪感,故其腐败起来也还有些顾忌或收敛之意,可对“三拍”型干部而言,因为决策失误被当作“好心办了坏事”,也容易得到上级的谅解和法律的宽宥,以至于他们无所顾忌,任由决策失误引发的损失浪费现象大肆蔓延。因此李金华才断定“决策失误和不作为的后果在一定程度上比腐败更严重”。比如盲目投资4000万元建成世界上最大人造微缩景观的“三峡集锦”景区,经过4年的“门前冷落游客稀”之后被拆除(据8月25日《大河报》)。若加上资金利息和拆除费用,仅此其决策失误造成的浪费又何止4000万元?可当初顶着各界质疑奋而拍板的决策者,照例顺利隐身,没了下文。

  从法律视角看,官员的决策失误往往属行政“乱作为”的范畴,即决策起来不按章法规矩行事,重大决策过程不公开透明,该讨论的不讨论、该论证的不论证、该听证的也不听证,大事小情全由“一把手”自己说了算。故而决策正确与否,全听命于相关决策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精神状态如何,可由于“乱作为”早已成为一些官员的习惯性作为,所以他们不仅不用顾忌决策造成的实质性后果,而且也根本不用担心因决策失误而被追究法律责任,故面对因决策失误而导致的损失浪费,他们也不可能自发生出一丝的负罪感来。而在此种决策体制和决策背景之下,导致决策失误频频出现、“三拍”型干部层出不穷的情形迭现也就在所难免。

  再者,决策失误者自身缺乏负罪感,还跟许多地方盛行“一人决策、集体担责”的潜规则有关。即在决策过程中,“一把手”大权独揽,随意拍板,可一旦因决策失误而造成什么不良社会影响,集体决策便迅疾成为消除影响的灭火剂或挡箭牌。于是,法不责众,有教训大家共同汲取,所有的决策失误之严重后果,便转眼间成为一种“无主体”担责的无头案了,最终也只能是不了了之。所以,要唤醒决策失误者自身的负罪感,依法划分清楚其“罪与非罪”的权力疆界是关键,即因官员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浪费,到底是违纪还是违法?《宪法》规定“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浪费罪”,能否在《刑法》等下位法当中得到充分体现,而不是把这种宪法精神仅仅当作人皆可用的“高头讲章”,并尴尬地停留在“宣讲”或“喊叫”层面。

  所以说,要唤醒决策失误者的负罪感,尽管还有许多实质性的工作要做,但其中尽快完善现行法律的罚则并健全科学决策机制是其关键。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