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稳定糖价更重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 08:59 中国经济时报

  ■关注糖业系列报道之三■本报记者李银雁

  2005/2006年榨季,我国糖价变化之大多年所罕见,有关人士测算,从最低价3400多元/吨到最高价5500多元/吨,相差两千多元,新上市的郑州白糖期价上市不到一个月就上涨了30%,一度高达6200元/吨,形成了典型暴涨暴跌“过山车”现象。

  业内人士热切呼吁建立宏观调控机制,稳定糖价,他们希望糖价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维持在一个合理价位,这样才能有利于糖业的发展。

  糖价剧烈波动成为常态

  据业内人士测算,根据1995年跨1996年榨季以来十一个榨季,各个榨季月平均糖价变化情况分析,在同一个榨季中,月平均糖价的最高月份的价格差在1000元/吨以上可以认为糖价出现了“过山车”现象,按此衡量,在11个榨季中,有6个榨季出现了“过山车”。而据广西糖业协会提供了1995年至2004年10月广西食糖价格走势连续图,可以看到十年来食糖市场可谓是跌宕起伏,从最高价到最低价形成了2600元的落差。

  食糖已成为了国际价格波动最大的农产品之一,特别是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诸多原因,近10多个榨季,糖价大多数时间在2500-3500元/吨之间运行,其中1998年/1999年榨季最低到1800元/吨,食糖价值与市场价格长时间背离,严重地影响了蔗农的稳定收入,影响了企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和综合利用的投入。

  2005/2006年榨季又注定糖价大幅度波动,世界

能源价格节节上升,产糖大国巴西把更多食糖转化为酒精,再加上由于干旱影响,国内食糖产量下降,国内糖价从开榨初期的3500元/吨,逐步回升到5500元/吨,但是由于国家三次抛售储备糖,价格又低到3400元/吨低价。

  云南糖协理事长洪南认为,食糖生产特点以及国内存在进口的因素决定了我国糖价不可避免的波动性,但是波动幅度应该保持在一定的幅度内,糖价波动大造成了三大后果:首先是农民不能全面了解糖价变化,给政府带来压力;其次,造成供求平衡、失衡;第三,使得工农商利益分配不平衡。

  广西糖协秘书长张鲁宾认为,任何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都不是好事,但是价格的快速下跌更是不好。

  对于多年糖价上演“过山车”,不少食糖专家呼吁,应尽快建立国内食糖价格平衡形成机制。

  什么样的价位才合理

  对2005/2006年榨季糖价走高一直有着不同的争论。

  广西糖业协会秘书长张鲁宾说,据调查,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大豆的价格达到4元/斤,约8000元/吨,而西红柿的价格3元/斤,约6000元/吨,山东大蒜的价格4.5元/斤,约9000元/吨,山东苹果的价格3.5元/斤,约7000元/吨,广西桑蚕的收入也达到了4000-5000元/亩,已大量挤占蔗地,因此从农产品的比价看,食糖价格的上涨并非毫无根据。

  同时,食糖的原料成本占销售价格的70%。过去原料收购价200元/吨左右,而2005/2006榨季,甘蔗原料收购价在295元/吨左右,再加上蔗区的基地建设费30元左右,运费25元左右,及平均每吨30元的蔗区维护费,累计原料蔗的生产成本达到375元/吨。从成本的上涨来看,食糖价格的上涨是必然的。

  再说,1996年全国糖价达到4800元/吨,十年过去了,还是4800元/吨左右,怎么能说糖价高了呢。

  云南糖协理事长洪南说:“前几个榨季,糖价过低,是以牺牲农业的利益为代价;近两个榨季价格高,我认为是合理和正常的。”

  但是商家却不这么看,不少商家进而选择淀粉糖浆来代替食糖。2006年玉米淀粉糖浆的市场价格大约是2700元/吨,折算成等同白糖甜度的成本为4200元/吨,低于食糖价格,有一定竞争优势,侵占了部分食糖的市场份额。据有关部门统计,1999年全国淀粉糖产量不过60万吨,到2005年已经达到420万吨。且不断有企业快速上马新的淀粉糖浆项目。

  因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糖价要回归合理的价位,在80%的制糖企业成本之上。如果还是过去以牺牲农业利益而换取低糖价,农民种甘蔗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而如果保持高价,食糖的替代品大量出现,会抑制食糖的消费。

  海南糖协符秘书长认为,糖价保持在4000元/吨左右是比较合理的。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糖价应该控制在3500元到4500元之间,这样才有利于调动蔗农和企业的积极性。

  据了解,广西有关部门领导多次表示,广西将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尊重食糖市场的价格规律,寻求食糖与粮、棉合理的比价关系,促进糖价的合理回归。这意味着广西会利用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尽量避免过去以牺牲农业利益的低价糖的现象。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