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海外兵团抢占中国润滑油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 08:59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范思立

  中国润滑油市场增长迅速,国外巨头纷纷在华“攻城略地”,并逐渐形成行业战略优势。有统计显示,润滑油行业80%的利润来源于高端产品,而高端产品基本上被国外企业所把持,国内数千家大大小小的润滑油企业仅在余下的20%份额里厮杀。

  曲线收购

  壳牌中国控股私有有限公司日前宣布,购买“北京统一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统一石油化工咸阳有限公司”75%的股份。事实上,壳牌百分百购买了祥嘉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该公司拥有“北京统一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统一石油化工咸阳有限公司”75%的股份,公司其余25%的股份由百利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持有。

  但当本报记者在现场问及并购金额时,壳牌和统一均未透露。据介绍,合资公司将继续生产和销售统一品牌润滑油,保持统一原有管理团队。

  据估计,该交易将使壳牌成为中国润滑油市场排名第一的国际能源公司,并在中国润滑油市场的份额位居第三。此外,并购后,壳牌全球成品润滑油的产量将提高8%,并在全球成品润滑油市场占到16%的份额。

  壳牌润滑油业务首席执行官大卫·皮瑞特表示:“中国将是全球润滑油工业新的增长点。”就消费品润滑油而言,预计到2010年每年递增10%。因此,在中国这样重要的市场的成长对于保持壳牌的国际领先地位至关重要,这也符合壳牌更赢利的下游战略,即通过高增长市场的资产组合取得更赢利的下游业务。

  “统一和壳牌都在中国发展迅速,这一交易加强了两个品牌的成长平台。”壳牌统一石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江向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壳牌和统一的供应链及其他流程将得到优化,壳牌还可以实现在润滑油生产、基础油、添加剂和其他材料采购方面的整合效益,提高效率和服务。同时,这些举措将使壳牌在大众和高端润滑油产品领域都继续实现增长。

  说到该交易对壳牌中国集团的重大意义时,壳牌中国集团主席林浩光说:“与一家成功的中国企业控股合资表明了壳牌在东方市场实现战略增长的能力,并确立了壳牌在中国领先的国际能源公司的地位。”

  对此,中国能源网信息总监韩晓平认为,壳牌更看重统一的营销网络和盈利能力。

  双方劣势互补

  合资公司副董事长,原统一石化董事长霍振祥说:“统一在13年中成长为出色的中国企业,并成为中国第三大润滑油公司,过去三年增长尤其强劲,销售量排名名列全球第16位。为了在国际大背景下更有效地竞争,我们需要在品牌和市场开发上寻求巨变。”

  据了解,统一是中国领先的独立润滑油生产和销售企业,年产能达60万吨,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车用润滑油专业制造商。在市场网络建设上,统一在全国31个省市区所有的地级市场均设有直供经销网点,拥有2700多家经销商和9万多家零售商,销售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县级单位。

  然而,统一石化基础油80%靠进口,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目前世界知名的润滑油品牌,包括国内的中石化长城、中石油昆仑等,几乎全部拥有上游资源的支撑,然而统一却没有。去年以来,石油价格飞涨带动基础油价格大幅飙升,到今年5月中旬,基础油总涨价幅度超过50%,部分标号供应严重短缺,与此同时,中石油、中石化也宣告停售基础油。这导致国内众多中小润滑油生产企业纷纷倒闭,而缺少上游资源的统一石化也一度被传言要倒闭。

  “市场上关于我们的谣言太多了,并购可以使谣言不攻自破。”在被问及统一为何与壳牌并购时,统一石化总经理李嘉如是回答中国经经济时报记者。

  霍振祥向本报记者表示:“统一选择了合资这条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资源。”他认为,统一可以从壳牌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从而拓展自身供应链。“壳牌了解中国国情,与中国的本土化战略相契合,所以我们选择壳牌。”

  “壳牌的渠道短板与统一的资源劣势通过并购都得到弥合,应该是一个双赢的局面。”韩晓平对本报记者说。

  国内润滑油市场亟待整合

  按照中国政府入世承诺,中国已于2005年1月1日开始全面对外放开了成品油零售市场。随着这一市场的开放,位居世界500强之列的诸多石油巨头纷纷进入中国,而且无一例外的拿润滑油这一最具品牌效应的主力产品开道。

  强大的对手正蜂拥而入。从车用润滑油市场消费者份额来看,先期进入中国的壳牌、美孚等国外品牌在高端市场上已经抢占了先机,而石油大亨与经销商的纷纷进入,使得国内润滑油市场又生不少变数。

  巨大的市场需求,为润滑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但由于行业自律的缺位和监管的不到位,也为产业的无序扩张搭建了温床。据中国石油昆仑润滑油品牌经理李荡介绍,在世界发达国家,主要润滑油品牌加起来仅有十多个,而在我国,仅北京就有两百多个,全国润滑油产品品牌总计超过三千个。与众多品牌遥相呼应的是大大小小的生产厂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润滑油厂有4500余家。除“昆仑”、“长城”、“统一”等品牌以外,其他绝大多数产品都是定位在低端市场的不知名小厂生产。

  韩晓平向本报记者表示:“中国润滑油市场这种混乱无序的现状,为外国润滑油进入并占领中国润滑油高端市场提供了契机。”据了解,国产品牌一次换油的总价约在40-70元之间,而同样品质的一些国外品牌,一般要价都在150多元以上,有的甚至高达300-500元。

  中石化发展战略所一位权威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实际上国内市场目前几乎所有品牌的润滑油,包括已在国内设厂的跨国公司,其生产所需的最重要原料——基础油相当一部分购自中国。“这还不是主要的。”该权威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意味深长地说,“根据入世承诺,中国对本土石化产品的保护期即将结束,如果其他产品也像润滑油一样失去市场份额,那才是更让人担心的。”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