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能否平稳上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 15:49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张炜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公告,发审委将已于9月26日通过了对工商银行IPO的审核。这意味着首次A+H同步发行及今年以来全球融资金额最大的IPO项目正式启动。 IPO重启以来,短短时间内已有中国银行、中国国航、大秦铁路等超级大盘股上
在四大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的规模居首。截至2005年底,工商银行总资产、贷款余额、存款余额分别占我国所有银行机构总资产、贷款余额、存款余额的16.8%、15.4%、19.4%,占四大商业银行的31.4%、30.4%、32.6%。同时,以公司贷款余额、票据贴现余额及公司存款余额计算,工商银行是国内最大的公司银行;以个人贷款余额、个人存款余额计算,工商银行是国内最大的个人银行。在上市之前,工商银行主动进行了不少宣传,称其将打造成中国最大的零售银行。 如此庞然大物上市,自然会在证券市场上引人注意。据此次工商银行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据,2005年其净利润为374.05亿元,2006年上半年为251.43亿元。显然,在国内金融业的特殊地位及较强的盈利能力,使工商银行受到境内外机构投资者的追捧。作为国际发行的一部分,工商银行的H股发行已与李嘉诚、荣智健等14名企业投资者签订配售协议。有消息称,上述投资者共约认购272亿港元的工商银行股份,禁售期为1年。由于有意入股工商银行的富豪和海外大型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多,工商银行或将企业投资者占H股的比例由原来的25%提高至30%左右。 然而,工商银行在H股市场上受到追捧,未必等于能够在国内A股市场平稳上市,A股与H股价格倒挂的现象也可能出现。就在最后一刻,工商银行A股发行量从近180亿股减为130亿股(未考虑该行A股发行的超额配售选择权),在某种程度上是其谨慎的表现。中国国航削减发行量及巨资护盘的“苦果”,让后来的超级大盘股看到了“前车之鉴”。中国银行上市后的高开低走,中国国航一度跌破发行价,大秦铁路上市初期仅上涨一成,难免使A股投资者心有余悸。工商银行能否平稳上市,不仅仅是对资金面的考验,还要看其上市后一段时间是否拖累A股市场。 现在上市对工商银行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时机。一方面,上证指数处于本轮牛市行情的高点,即便市场对工商银行有恐慌症,也能经得起一定的折腾。另一方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即将结束,中资银行面临真正的外资银行抢滩考验。现在相对是一个平静的时期,且国有银行大规模剥离和处置不良资产,报表也是最好看的时候。或许正因为不想放过如此好的上市时机,在中国银行、中国国航、大秦铁路等超级大盘股上市后不久,又急匆匆推出工商银行上市。而且,管理层为了工商银行上市,在政策上力图保驾护航。在发行类似工商银行的超级大盘股时引入绿鞋机制,将有利于吸引长期增量资金进入证券市场,并有效防止大盘股上市后股价大起大落而对大盘造成冲击。 但也有市场人士指出,工商银行的盈利能力,在众多A股上市公司中谈不上特别优秀。2005年和2006年上半年全面摊薄每股收益分别为0.15元和0.09元,要想指望其在二级市场上走多远,难度可想而知。就这一点而言,工商银行的平稳上市取决于长线机构投资者的“拥戴”。 对投资者来说,工商银行最终能否平稳上市的顾虑还包括两方面。其一,工商银行上市后是否会让IPO减速。如果工商银行上市的成功被认为是市场承受力增强,而继续大力落实融资功能,恐怕工商银行上市可能出现“后遗症”。其二,工商银行业绩的持续性有待检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上市的成功,得益于股份制改革过程中的政府支持,其持续盈利能力还须经过市场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