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德宇现象:龙头企业长成“小老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 10:50 新华网

  新华社南昌9月26日电(记者吴华国)一个手上握有两项完全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的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德宇集团,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没能长成参天大树,而衰变为“小老树”,面临生存危机。

  有关人士指出,“德宇现象”折射目前中国风险投资体系的发育不良。

  30只种鸡起步,两项自主创新成果

  德宇集团的前身是江西省景德镇市农牧科研所。1979年,所里的高级畜牧兽医师刘浩元领着几名技术人员从30只种鸡起步,经过3年努力建成了万羽种鸡场。1989年,“景黄鸡F28”在这里选育成功,获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

  围绕景黄鸡深加工,刘浩元课题组在中国首次开展了“使用植酸参与畜禽肉质加工发酵”工艺研究。经过上百次的反复实验,这一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获1997年“国家科技发明奖”。

  “景黄鸡”加上“生物酶

化工艺”,便诞生了“景德板鸡”。由于这一凝结着中国两项自主创新成果的绿色食品,既迎合了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又能带动周边农民发展养殖业致富,因而受到政府高度关注,并鼓励企业尽快做大、做强。

  刘浩元课题组深入研发,又攻克了“绿茶生物保鲜技术”,用这项技术加工的“得雨活茶”在市场身价倍增,产茶地浮梁县因此焕发青春,周围数十万农户开始重操茶业,规模种植。从1999年起,“得雨活茶”被政府连续10年确定为“国宴用茶”,同时远销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

  产业化却依靠政府和银行

  科技上不断创新的德宇集团,在产业化方面选择的却是依靠政府和银行的老路。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之一的农业银行景德镇分行从1991年向其发放20万元科技贷款起,就将这一高科技含量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至今累计发放各类贷款上亿元,其中企业发展高峰期的1991年至2001年,累计发放贷款7800万元。

  如此呵护的结果是,德宇集团一方面科技含量仍在不断积蓄提升,另一方面公司在银行的信用等级却逐年下降。

  两份财务资讯报告

  农行景德镇分行的资讯报告表明,到去年底,其在农行贷款余额为5598万元,已全部逾期,且拖欠银行利息840万元。集团所属的得雨活茶股份公司,信用等级已连续两年为评为B级,景德板鸡实业公司和种禽养殖公司信用等级已连续4年被评为C级,均不符合银行信贷支持条件,农行从2003年下半年起就不再向德宇集团注入新增贷款。

  集团公司财务报表反映,目前企业资产负债率达72%,流动资金周转率仅0.19次,资金内部沉淀和产品积压严重,2003年以来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银行6000多万元贷款本息已成风险资金。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通过景德镇市政府出面协调,银行在2003年上半年仍为其提供了900万元的茶叶收购资金贷款,目前这笔贷款又有500万元逾期未还。

  对效率的追求和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强

  中国农业银行一位部门负责人说,在德宇集团成果转化过程中,金融机构之所以背上了不该背的债务包袱,是因为中国风险投资体系至今发育不良。

  集团董事长刘浩元说,在当时的融资背景下,当时德宇集团产业化的希望和风险,只能托付给当地政府和银行。这使得政府一直把企业当成含在嘴里的“一块糖”,同时企业也把政府当成了一把“靠背椅”,对效率的追求和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强。

  企业内部改革、改制力度一直不大

  中国不少风险企业,延用的仍是传统管理方式,没有形成吸引、鼓励风险投资专业人才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

  如德宇集团这样的高风险、竞争性企业,其内部改革、改制力度一直不大,至今仍保留着纯国有企业性质,经营管理者收益与企业经济效益没有直接关联。缺乏与技术创新相配套的营销队伍和营销理念。

  几年来,集团公司下属企业由一个变为6个,但年销售总收入一直徘徊在2000万元左右,与公司自身资产规模和银行对其贷款规模不相称。由于受销售环节的制约,其主导产品景德板鸡不仅远远达不到当时所期望的年产3000万只以上生产规模,反而由于信息把握不准,市场开拓不力,产品和流动资金大量积压,最终被迫停产。

  (新华社专稿)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背景资料

  目前中国号称风险投资的各类机构约250家,资金规模约400多亿元,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投资领域侧重于信息技术、服务、医疗、通信、生物、环保等。

  实际上,这些风险投资机构大多为“官办官营”模式,资本结构单一、资金规模偏小,资金来源不稳,一般不敢涉足风险高的长线投资项目,难以真正实现“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的初衷。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