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从“和顺堂”看打造中医药强市新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 05:50 深圳商报

  模式创新呼唤体制突破

  从“和顺堂”看打造中医药强市新路

  【本报讯】“悬壶济世式中医行医的千年传统有望在深圳重现”——这是最近见诸各大媒体的新闻。前不久,深圳市政协委员专题讨论即将出台的《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
》。据市卫生主管部门介绍,该条例将在全国率先突破现有中医药管理桎梏,以前被视为“非法”的中药店中医坐堂行为将合法化。

  事实上,这几年深圳涌现了诸如和顺堂“名药、名医、名店”等中医药产业创新模式。市有关部门透露,和顺堂有望成为深圳市进行中医坐堂的试点。如今,市主管部门、中医药医疗界和企业界人士渐成共识:借新中医药条例的东风,如将“名药、名医、名店”这种模式创新适时铺开,深圳完全有条件成为中国的中医药产业强市。

  名药:振兴中医药产业的突破口

  今年,广东省提出了加快中医药发展、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战略。深圳积极响应这一战略,争当中医药强省的排头兵。然而现状并不令人乐观。目前国际医药市场上的天然药物份额已突破30%,但我国中草药作为最经典的天然植物药,所占国际市场份额却不到5%。针对这一落后现状,省委书记张德江曾经要求,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对所有广东道地药材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推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中药名牌。

  《思考中医》被公认为近年研究中医问题最有见地的力作之一,作者刘力红博士对记者说,当代中医药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中药产业质量管理体系落后。药农片面追求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致使产品内含农残和重金属超标,破坏中药材的道地传统;中药材加工技术落后,质量问题突出,影响了中药的市场信誉。

  深圳市首届劳动技术竞赛中医冠军杜少辉博士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中药疗效下降,并派生了“因药废医”的恶果,患者对中医药的信任度大降。如今的中医院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纯中医药生存,不得不依靠80%的西医和检测收入支撑,中医院陷于“中医不中”的残酷境地。因此,振兴中医药产业必须先从中药材生产加工和物流的现代化找到突破口。

  深圳市卫生局中医处处长廖利平认为,深圳要成为振兴中医药产业排头兵,必须以打造名药名厂为重点做大中药加工业;以打造名店名城为重点搞活中药现代物流业,形成若干家产值超百亿元的大型中医药企业集团、国际知名中药企业和一批中药饮片名牌。而在这几方面,深圳津村药业和深圳和顺堂医药有限公司走在了同行业前头。

  深圳津村药业堪称我市中药饮片生产巨头,2000年起其利润总额一直高居全国同行业首位。这家成立于1991年的中日合资中药企业,与深圳国家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基地等,构成了深圳发展现代中医药强有力的产业基础。特别是深圳津村,引进日本津村质量监测体系,从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到储运各环节建立了国际第一流的质量标准。

  然而,直到两年前,深圳津村尚未在国内建立销售体系,产品只能全部外销。2004年,深圳和顺堂医药有限公司成为深圳津村大中华区销售总代理。两年来,深圳和顺堂一直探寻名药、名医、名店为主要特色的精品中药之路。杜少辉博士认为,和顺堂的精品中药模式代表振兴中医药产业的正确路向,对深圳打造中医药强省排头兵有重要参考价值。

  名店:打造中医药强势产业链的关键

  深圳一直致力于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模式。今年6月,深圳市贸工局在给市政府的文件中,明确支持深圳和顺堂在深圳和珠三角开展中医药连锁经营。主管部门的有识人士认识到,深圳津村等一批中药工业旗舰企业在我市的发展壮大,是深圳成为广东省中药产业基地的基础;而和顺堂的精品中医店连锁经营战略,为深圳打造中医药上下游强势产业链勾勒出一个可操作的理想蓝本。

  据和顺堂董事长宋钢介绍,和顺堂的精品中药饮片药房,已在深圳中医院、东莞中医院等地开设了10家网点,形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中医药产业经营新格局。

  走进和顺堂的旗舰店——位于福田香榭里花园的和顺堂国药馆,可以亲身感受到,在装修考究、格调高雅的氛围之中,体现着一种既保持传统中药的庄重与典雅又突出现代高技术的理念。店内以深圳津村精品饮片为核心特色,设有饮片专区、加工区、休息区等几大明确的功能分区板块。这在国内中药店里,可谓特色鲜明、独树一帜。

  宋钢告诉记者,深圳仅仅是和顺堂进军中国市场的始发站,未来两年内将在珠三角开店50至100家,并逐步进军全国市场,力争成为中国精品中药饮片第一品牌。

  和顺堂连锁经营可能对中医药强势产业链的形成产生“倒逼效应”。宋钢对记者说,市场销售是中医药产业的最后环节和致胜阶段,和顺堂将从流通领域逐步向生产领域进军,通过学习日韩欧美中药开发、加工经验,向中药种植和加工等产业上游拓展。这是一条清晰的中药产业航母出海之路,对深圳来说,一个包含中药材种植、加工、物流的大中医药产业链,亦可因此呼之欲出。

  名医:呼唤体制突破和制度配套

  中医药要实现良性循环发展,必须“以医带药、以药促医”,这是国内业界的共识。但是,在新《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颁布之前,和顺堂的发展模式受到了传统体制的限制。目前的中医药管理体制仍未理顺,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滞后。因此,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的观念转变和制度创新,成为深圳能否振兴中医药产业的另一重要因素。刘力红博士强调,名药是基础,名店是载体,名医才是灵魂。宋钢说,和顺堂强调“名医驻名店,名药配名医”。和顺堂计划在全国聘请60岁以上的退休名老中医和民间名医,入驻其连锁门店坐堂,通过“纯中药店+名中医”的医药合营方式,形成“以医带药、以药促医”的良性循环。

  然而,和顺堂这一“理想化模式”,须经上级医药主管部门批准。由于中医坐堂属于医疗卫生服务,审批权限在卫生医疗主管部门,而现行卫生行政管理体制并不允许中医在药店坐堂。所以,虽有名药和名店,名医却一直难坐大雅之堂。

  不过,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并没有放弃对这一模式实验性的创新支持。据悉,有关医药主管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尝试支持和顺堂发展“纯中医诊所模式”。也就是说,和顺堂有望在深圳率先进行中医坐堂的试点。

  这一体制创新的小步突破,意味着深圳可以在全国率先探索中医药合营的管理模式,最终建立行业管理标准,完善制度配套,使我市中医药产业步入良性发展,最终有望形成中医药产业振兴的深圳蓝本:率先打造一批中药饮片加工和流通企业主体,构建名医荟萃的中医诊疗市场。

  “深圳完全有条件做到中医药产业运作的全国第一”,宋钢感慨道,高交会、文博会的国际化,深圳都是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做起来的,将来深圳中医药产业如成全国第一,为什么不可以办一个中医药国际博览会?用杜少辉的话说,中国是中医药的老祖宗和集大成地,从这个意义上看,全国第一与世界第一没有距离。(桑豹)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