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辛勤育牌结名牌之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 07:44 中国质量新闻网

  相对于沿海城市,德州的经济在山东省内不算发达,而且以农业为主。但今年该市却一举拿下8个中国名牌产品,新增数量在山东省居第三位。

  9月6日,在国家质检总局召开的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表彰大会上,山东省德州市有7家企业的8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至此,德州市中国名牌产品总数已达到11个,在山东省位列第6名。而今年一举取得8个中国名牌,新增数量在山东省居第三位。

  相对于沿海城市,德州市在山东省内经济不算发达,而且以农业为主,该市今年中国名牌产品新增数量之所以取得这么显著的成绩,与德州市质量技监局扎实、有效地推进名牌培育工作密不可分。

  不仅要帮助企业转变观念,还要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包括申报材料怎么写等等。

  “一开始,我们并没打算申报中国名牌。因为我们生产的不是终端产品,不直接面向消费者。我们的用户都是长期合作的老客户,互相很了解,有没有名牌称号无所谓。”今年有两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山东德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加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率地说。

  在随后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德州市“一开始并不打算申报名牌”的企业还不止德棉一家,原因也各不相同。比如有的企业对自身实力和产品信心不够;有的企业对申报程序不了解,不知如何着手,等等。

  尽管企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但德州市委、市政府的态度却非常明确,必须要引导企业走名牌兴企之路。2004年,该市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主任的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并将办公室设在市质量技监局,由该局局长石开兴任办公室主任。

  近两年来,德州市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着手开展了一系列名牌培育工作。首先,组织有关专家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将机械、纺织、

化工、食品、特色农业等行业的100多家重点企业列入该市争创名牌产品计划中;其次,该市质量技监局先后3次组织企业负责人召开争创名牌产品工作座谈会,学习《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和《山东名牌产品评价管理办法》,与企业面对面交流,明确争创名牌的目标和努力方向,提高企业争创名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局还安排技术人员帮助企业进行科技攻关,为企业开展质量培训,并出台优惠政策,对争创名牌企业在计量、质量、标准等方面的业务,开通绿色通道。

  该市质量技监局副局长刘方德告诉记者,为将企业争创名牌培育工作落实到实处,该局将列入计划的100多家企业实行包干负责制,不仅帮助他们转变观念,而且帮助他们解决具体问题,甚至连名牌申报材料怎么写也手把手地指导。

  “虽然一开始不打算申报,可一申报就得了两块名牌。您觉得中国名牌牌子对企业发展有用吗?”记者问王加毅。

  “有用,有用。”王加毅说:“有了中国名牌的称号,对公司发展新客户和开展出口业务很有帮助。我的观念现在已经转变了。今后,公司还要加大技术投入,加强新材料、新工艺和新功能产品的研发,争取多创名牌。”

  我们的目的是促使名牌企业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让名牌的称号永远保留下去。

  “名牌不是一朝评出来的,而是靠一点一滴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山东格瑞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管印贵如是说。对于格瑞德玻璃钢管道今年被评上中国名牌,管印贵表现得不骄不躁,认为是水到渠成。他说,多年来,市质量技监局作为标准、计量和质量方面的主管部门,不仅对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指导,而且还在一些具体的技术性问题上提供了大量帮助。

  刘方德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有些玻璃钢制品尚无标准。应企业要求,德州市质量技监局以国外标准为参考,帮助他们制定了企业标准,有的标准还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企业标准的制定上,得到过德州市质量技监局帮助的企业还有很多,如2004年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巨嘴鸟面粉、2005年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皇明太阳能热水器等。

  作为质量技监局分管名牌的副局长,刘方德在谈起德州市一个个名牌企业时,就像在数着自己的孩子,兴奋与爱怜之情油然而生。他说,质量技监局既是主管部门,又是一个执法部门,一方面,要在政策上、技术上给企业以支持和指导;另一方面,在企业有违规现象、生产不合格产品的时候,也会对其进行处罚,名牌企业也不例外。但是,这些处罚是建立在对企业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及制定整改措施的基础上的,因此,企业在接受处理时都心服口服。其实,处罚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促使名牌企业不断进步,永远保留名牌称号。

  实践证明,实施名牌战略已成为增强地方经济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然选择。

  石开兴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德州市通过实施名牌战略,使社会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企业的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市场占有率都得到明显提高。该市11个中国名牌产品及48个山东名牌产品的销售额,近几年来一直呈上升状态。其中,2003年,这59个名牌产品的销售额为98亿元,2004年上升到144亿元,2005年则达到187亿元。同时,名牌产品的出口额也有显著提高。2003年为1.22亿美元,2004年为2.04亿美元,2005年为2.9亿美元。2005年,全市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数占规模以上企业数的2.14%,但工业总产值却占到了25.6%。其中,德棉集团出口创汇由2001年的5094万美元提高到2005年的1.25亿美元,极大地带动了行业及德州市外贸发展。实践证明,实施名牌战略已成为增强地方经济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然选择。

  石开兴还介绍说,根据2005年制定的《德州市名牌产品发展规划(2005年~2010年)》,到2010年,德州市争创名牌产品的目标为:培育世界知名品牌两个,争创中国名牌产品8个、山东名牌产品70个,培育10个在全国、山东省有知名度的服务名牌,培育和发展10个具有地方经济特点的名牌农产品。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该市已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2004年4月出台的《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质量兴市和名牌带动战略的意见》就明确规定,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山东省质量管理奖、中国驰名

商标的企业给予5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对获得山东省名牌产品、山东省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2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石开兴说,目前,德州市争创中国名牌产品的目标已经提前完成。今后几年,德州市将瞄准市场占有率高、技术在世界领先的企业,向中国名牌及世界名牌冲刺。

作者:曾祥素 唐志红 井凤燕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