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一直以超过30%的速度高速发展,参与者正施展十八般武艺——大连海参业不断“攻城略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 07:19 半岛晨报

  “岛字辈”名单不断拉长

  

  近日,大连海参产业的“岛字辈”又有一新成员在大连市区试水——钓鱼岛牌海参在大连市区开了它的旗舰店,还推出了其蓄势多时的新产品——用水浸泡3分钟就可食用的冻
干海参。

  从本世纪初开始,大连的海参深加工产业迅速扩大,几乎清一色的民营企业背景的各个品牌鱼贯而出,成为大连海参产业版图扩充的强大推动者。追逐他们如此热衷的背后,是大连丰富的海参养殖资源、目前可观的行业利润率和美好的未来前景。

  其中,大连的众多海参品牌多为“岛字辈”,如獐子岛、棒棰岛、长兴岛、海洋岛、

钓鱼岛等。事实上,大连众多岛屿成为海参品牌,也透露出当事者以此突出其产品天然、无污染的品牌诉求。

  根据《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大连海参产量为1.18万吨,2005年为1.59万吨,今年上半年达到0.8161万吨。就产业规模而言,2004年产业增速为53.30%,2005年为34.10%。去年,大连整个海参产业产值达到18亿元,成为大连海洋渔业深加工的旗帜。

  接受本报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认为,今年的增速将不会低于30%。这意味着今年的市场规模将很可能达到25亿元。

  在产业的另一端,海参养殖户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重要受益者。2001年,大连的海参收购价每斤才20多元。此后,大连的海参养殖进入高速发展期,无论参与的养殖户还是面积都突飞猛进,不过,一个似乎违反价格规律的事情出现了:海参的收购价格并未下降,而是一路走高——目前已达到每斤六七十元。

  “整个深加工产业旺盛的需求对海参养殖带来了支撑。”长期关注海参深加工业的大连市营养学会副会长王兴国告诉记者。

  市场不局限于大连本地

  

  这么多品牌的出现,给市场带来了很多新变化。首先,各大商场仿佛在一夜之间,不同包装的海参产品出现在显要位置,虽然价格不菲,但接受本报采访的多个品牌均表示,其销售额增速乐观。当然,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已经出现,他们的竞争日渐激烈,但还未进入价格战的层面。在万达华府等商业区,也出现了海参品牌扎堆的现象。

  其次,看看商场里的海参柜台就知道了,他们的产品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干海参、盐渍海参等“老三样”,其产品类别也逐渐丰富起来,包括胶囊、口服液、罐头、饮料、酒、冻干海参等新产品不断推出,人们的采购清单也告别单一化,高新科技也在海参产业中体现其影响力,这些深加工产品也改善了人们吸收营养的便利性——过去水发耗时长,并且要有经验的人操作。目前,很多厂家正酝酿推出新产品。

  “我们目前60%的产品销售到外地,还有一部分出口了。”大连一家海参生产企业负责人说,随着外地市场的扩张,这一比例还会提高,“大连市场对海参高度认可,但毕竟有限,所以开拓外地市场是必要的。”

  根据记者调查,大连多数海参品牌初入市场时,均主打大连本地市场。不过,随着其经营策略的改变,外地市场慢慢进入了他们的视野。首先,他们会倾向于东北三省以及北京、河北等地市场,然后再逐步扩大。

  事实上,他们最初以本地市场为主有其深厚背景。在我国,养殖海参的主要产地是大连和青岛,其中又以大连人对海参的营养价值最为看重。在很多地方,人们并不这么认同海参。

  大连非得生物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兆明告诉记者,该公司的产品多在长江以北销售,都是与大连的养生、饮食保健习惯较为相似的地区。因为在南方人看来,煲汤是主要保健途径,他们对海参也了解不多,大连的品牌想进入自然比较困难。

  不过,随着大连海参名气越来越响,这些品牌打开一些城市的市场就不再那么难了。

  目前,大连的部分海参深加工产品已出口到俄罗斯、新加坡等国。

  缺乏行业标准成为缺憾

  “一旦某个品牌出了问题,就可能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大连海晏堂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长邵俊杰不无担忧地表示,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将有更多资本进入这一行业,品牌也将增加。不过,由于大家都以海参为基础,如果某个企业的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并导致严重社会后果的话,那损失的绝对不是单单一个企业,而可能是整个行业,“投入大的企业损失也大,即使犯错误的不是它。”

  近几年,包括金华火腿、龙口粉丝等我国的一些名牌产品相继陷入信任危机,其导火索便是其中一个企业的产品被发现有问题,随着被新闻媒体曝光,事件迅速升级,危机继而延伸到整个行业。

  前述产品与大连海参的相似之处在于——都以其产地而闻名。火腿、粉丝等行业,随着新进入的厂家越来越多,价格战在所难免,有的企业为了盈利,就放松了对质量的控制,从而出现问题,最后导致整个行业的信任危机。

  大连海参产业的参与者均提出,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海参深加工行业的国家标准,以规范各品牌的行为。这样,即使某个品牌出了问题,其影响将被国家标准隔离,避免更大范围的传播。

  市场普遍认为,大连的海参深加工产业代表了我国的水平,但历史毕竟短,到现在只有五六年时间,是一个新兴行业。按以往经验看,只有当一个行业发展到足够大规模时,国家才会考虑给予规范。在这一点上,大连多个厂家负责人呼吁,有关部门应提早重视起来,因为越早规范,就对行业发展越有利。

  王兴国也告诉记者,大连的海参深加工业“应以信誉、技术为支撑,形成品牌优势,当心防范暗礁。”

  首席记者高元勋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