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SK-II,此次危机代价几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 06:07 沈阳网-沈阳日报

  “危机公关”中有一条金科玉律———一旦出了问题,应尽快向公众披露事实,向消费者提供更多信息,尽量掌握主动权。事实上,由于复杂交错的内因外因,这一金律有时并未在恰当的时机被跨国公司使用。

  去年,SK-II的“烧碱风波”和虚假广告事件尚未完全淡出人们的记忆,前不久,世界化妆品巨头宝洁公司旗下的这个曾经“风头十足”的大牌再度遭遇信任危机。国家出入
境检验检疫机构宣布,在日本公司制造的SK-II品牌系列化妆品中查出禁用物质铬和钕。消息一出,宝洁公司在沈阳以及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的专柜和专卖店迎来的是排队等待退货的消费者。

  应该说,信息全球化改变了世界,如宝洁公司一样的跨国公司从中受益颇丰,它们的品牌影响力一度征服了国人。但是,

信息化“既能载舟亦能覆舟”。

  许多跨国公司在我国遭遇的危机事件并非始于今日,从2000年中美史克的“PPA风波”、2001年三菱帕杰罗两款越野车开始,亨氏、肯德基、雀巢、哈根达斯、强生、博士伦、索尼、柯达等等曾经令人“仰视”的跨国品牌,都遭遇过“质量门”事件。洋品牌先前代表的完美“

神话”已经被打破。

  面对中国公众的质疑,跨国公司们似乎仍然频繁地使用诸如“无可奉告”之类的词汇,同时也没有体现出道歉的诚意。此番,宝洁公司在事情发端伊始就连续发表声明,坚称“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有充分的保障”,“SK-II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并未添加某些所涉及的成分”,并针对消费者退货设置了不无苛刻的条件,致使许多消费者退货无门。

  跨国品牌遭遇信任危机,表面上看是一个产品质量的问题,其实,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消费者权利意识的觉醒与法律意识的提高,加之中国相关法律的相继出台,使人们逐步告别了对国外知名品牌的盲目信任与盲目选择,代之以理性的消费心态及

维权行动。

  随着声讨声浪的高涨,SK-II“暂停其在中国的产品销售,并暂时停止SK-II专柜的运作。”许多SK-II专柜人去货空,甚至把退货问题留给商场。“宝洁们”也许并不希望用千万倍的代价挽回一个品牌的中国市场。但假如失去的是中国消费者的基本信任———那将是数亿元广告费也买不回来的宝贵财富。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