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沉甸甸的稻穗儿———全国首批水稻标准化基地见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 06:07 沈阳网-沈阳日报

  9月22日9时,新城子区黄家乡达连村农民邰伟正在观察自家的标准化无公害绿色水稻的长势。只见他一会儿蹲在稻池边撸一把稻粒儿放在嘴里嚼嚼,一会儿走进黄灿灿的稻池子里掂量掂量稻穗儿的分量……

  邰伟的这种举动让记者迷惑不解。“我在看这稻粒儿饱满不饱满。”说完,他又掐了一把稻穗儿笑眯眯地说:“你们看,今年我又赢了,就凭这沉甸甸的稻穗儿,咱这亩产至
少也能打600公斤。”

  在达连村,种植无公害绿色水稻最多的农户要数邰伟,他一家就种植了220亩,每年净赚10多万元。而该村种植这种绿色水稻最少的农户也有10亩以上的稻田。绿色水稻有“档案”今年初,新城子区兴隆台、石佛寺、黄家和尹家4个乡镇的16万余亩水田,被列为全国首批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基地。这种基地全国共有63家,辽宁省被评上10家,沈阳市只有新城子区一家。

  为巩固和扩大全区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基地,新城子区在基地不但建立了区、乡、村、户生产管理体系,而且为种植无公害绿色水稻的农户全部建立了档案;制定了统一生产操作规程,将操作规程下发到村、农户,发放绿色食品技术指导及管理手册5000余份;区检测中心按季节到生产基地抽检,发现问题及时告知农户,确保

食品安全的关口前移;建立了“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和统一销售”的生产管理制度。三年来,新城子区累计投入55万元建立了全区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中心,还投资12万元在各基地建立了检测站。形成产业化格局

  为实现无公害绿色水稻产业化经营,新城子区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免费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申报绿色食品认证,使绿色农产品全部实现订单式收购。

  去年,全区5家稻米加工企业有9个产品申报了绿色食品认证,使全区绿色食品认证数量达到11个,继“北霸”绿色大米之后,北源、北香、鑫运、润天宝、锡伯贡等精米加工企业也推出了绿色品牌。全区无公害绿色水稻优质米生产基地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出口创汇腰包鼓

  9月18日中午,记者驱车赶到黄家乡另一个无公害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吴家村。据了解,该村近2000亩水田全部种植了无公害绿色水稻。近几年,沈阳市第一粮库一直在订购他们村的水稻,加工完的无公害绿色大米全部出口到韩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家。

  记者算了笔账:新城子区16余万亩水田已全部实行了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每年生产的无公害优质绿色大米每公斤要比普通大米贵2角钱以上,按平均亩产600公斤计算,每年都给新城子区4乡镇的农民带来1920万元的额外收入。特约记者王兴华本报记者赵国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