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经济质量提升的必经之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 03:37 深圳商报

  虽然“中国成为亚太地区制造业中心”、“中国是世界工厂”的呼声还在耳边,珠三角制造业却已经在转型和迁移的十字路口徘徊。从全球范围而言,这是制造业转移浪潮中的一个环节;从经济发展规律角度看,产业升级和制造业转移是地区经济质量提升的必经之路。

  在世界经济链条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接纳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近20年来,全球经济正是沿着这样一条轨迹发展。20年前,制造业浪潮
从美国转移到日本和东南亚,带来了日本的腾飞和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在新一轮全球经济转移浪潮中,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态势日趋明显,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最先承接东南亚及世界产业转移浪潮的地方,迅速发展的制造业已经具备了世界级的规模优势。

  每一次制造业的大范围转移,背后都体现出成本的力量。在商业活动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表现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部分。显性成本,一般指土地、水电、劳动力价格与各种收费等可直接量化的成本;隐性成本,则包括政府行政、产业配套、通关、服务、法制环境等不可直接量化的成本。通常情况下,低端产业更加依赖显性成本,高端产业则对隐性成本有更多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历的是工业化初始阶段,显性成本优势明显,对全球制造业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但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我们正面临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实现产业升级和转移。眼下,从国家政策到地区现实,已经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产业升级的压力。

  今年9月1日起,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制造基地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9月14日,国家

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出通知,下调部分商品的
出口退税
率,同时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同时随着土地价格上涨、环境保护力度加大,这都使制造业面临升级还是转移的考验。

  深圳对产业转移的前世今生感受更加真切。在制造业从台湾地区向内地沿海地区转移浪潮兴起时,深圳是首批受益者之一。经过多年发展,成绩也非常瞩目:深圳成为全球最大的自行车出口基地、彩电生产基地、钟表基地、电脑外设基地等。与此同时,因土地、空间有限,

能源、水资源短缺,人口不堪重负,环境承载力严重透支,四个“难以为继”也给深圳敲响了警钟。因此,显性成本低的优势不可能长久维持,制造业追逐更低的营商成本是大势所趋。如今,深圳正主动从“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迈进,与之伴随的必然是产业升级、降低隐性成本的过程。

  在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中,产业的梯度转移和升级都是一个自然的趋势。对此次制造业要面临的改变,我们更多应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但具体如何应对,政府和企业都应该拿出积极的行动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