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未雨绸缪应对产业空心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 03:37 深圳商报

  随着沿海地区的土地、人工等成本的提高,制造业的内迁已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应对产业空心化,是对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严峻考验。

  从一些国外城市的经验来看,在产业空心形成之后再去填补,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少则一二十年,多则三四十年。所以,要避免落入产业空心化的陷阱,就要求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要熟悉本地的产业的前世今身,其中既包括产业在全球范围中
的迁移历史,也要包括产业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位置关系。同时,还要了解哪些国家、哪些城市应对产业转移有比较成功的经验,哪些问题需要提前考虑,哪些迹象需要未雨绸缪。

  拥有了国际视野之后,我们就会发现,那些成功解决了产业空心化问题的国家和城市,其出路主要是两条,一是在移走制造业的同时,留下企业的总部和核心部门,实现从躯干型城市向头脑型城市的转化。二是积极寻找替代产业,实现产业升级。

  几乎所有发生制造业转移的城市,都曾试图把产业的“头脑”留在当地,只把产业的“躯干”移到外地。这种做法的实质,是把产业链拉长,把高附加值的部分留在当地,只让低附加值的部分外迁。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是香港和日本。以香港为例,它的制造业在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内迁珠三角,可是,他们的总部和采购、营销、研发等核心部门往往仍然放在香港。以日本为例,他们的制造业外迁非常严重,可是,他们只转移低附加值的部分,而高附加值的高新产品和高技术含量的重要零部件全都留在了日本。现在,日本的境外企业每年从日本进口重要零部件就超过20万亿日元,占日本出口总额超过30%。

  当然,比拉长产业链更有成效的是填补空心的做法。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找接力产业,实现梯度升级,不让产业转移形成明显的空心。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更多的城市选择的是这样一条道路。比如说,曼彻斯特当年是著名的制造业中心,今天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超过70%。纽约和东京在经历痛苦的转型期后,终于从世界级的制造业中心转换成世界级的金融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现在,国内很多面临产业转移压力的城市都提出自己的接力产业,上海强调要发展以“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服务业,深圳提出要把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金融业和文化产业做成四大支柱产业。

  可是,城市不管走哪一条路,这个过程都不可能依靠市场之手自动地完成,它需要政府的主动参与,积极规划。政府首先要为城市确定一个目标,再按照这个目标制订公共政策,从而形成一个地方新的竞争优势。因为吸引制造业和吸引较为高端的产业,需要完全不同的竞争优势,吸引制造业主要靠低廉的显性成本,如地价、房租、人工等。可是,吸引高端产业,实现产业升级,考量的因素就要复杂得多,所以,能否以前瞻性的眼光和对产业发展的深刻思考,打造出地方新的竞争优势,是对我国发达城市的新一轮考验。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