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变”是不变的法则——金融专家巴曙松访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 03:04 中华工商时报

  日前,由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参与发起的“2006年新徽商创业年会暨2005年安徽经济风云榜”颁奖典礼暨论坛峰会在中国科技大学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著名金融学家巴曙松莅会并作为嘉宾发表演讲,并于会前接受专访。

  徽商银行整合是难点

  问:我们知道您是徽商银行的独立董事,徽商银行由13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合并而来,您认为并购重组是区域性商业银行发展的一条好的路径吗?

  巴曙松:在国内,区域商业银行一般就是指11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这些银行的业绩差异程度非常大。业绩比较好的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回报率、风险管理水平,可能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差不多。但是排名靠后的,可能已经因为资本金严重不足而即将破产。

  具体到徽商银行,它是由6家城市商业银行、7家城市信用社合并起来的,规模还很小,大致相当于中等国有商业银行分行的规模。徽商银行的意义在于探索了城市商业银行的一种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就是并购、重组、整合、提高。上海银行、南京商业银行通过引进海外投资者,逐步走向上市,这是另一条道路。徽商银行的这一探索性模式已经引起了相当一部分省份的兴趣与学习的动力,甚至海外一些机构都很关注这个事情。

  徽商银行现在最大的难点还是在于整合。实际上,国有商业银行也好、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好,它们都经历过一个走弯路的阶段。比如交通银行早期实行多级法人,不利于银行的集中风险控制、集中风险产品创新、集中成本控制等需求,导致了很大的一个经济包袱,后来逐步走向一级法人。徽商银行所合并的13家商业银行与信用社,原先都是各自为政,现在整合于一个相对较大的平台来共同发展,就需要改变原来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以及工作流程、资源配置方式等。比如有的信用社,现在还是采用原始手工操作,要发展到股份制商业银行,通常要经历农村信用社———信用联社———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一过程,现在它则直接跨越到股份制商业银行,需要更大的决心和耐心来完成这个转变。

  现在徽商银行总员工约3400人,管着区区400多亿元资产,在股份制商业银行里,显然人数是偏多的,人员结构还不合理。最近徽商银行在《金融时报》刊登了招聘广告,以前城市商业银行招聘是门可罗雀的,现在徽商银行的招聘则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说明大家都看好这一个新的平台。

  问:并购重组这种模式能否在更多的银行或证券、基金等公司推广?

  巴曙松:并购重组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提高公司发展能力的一个手段,通过并购重组发挥互补的优势,建立一个更大的平台,发挥规模经济效应。比如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开发很大一个成

  分是规模经济,如果原来是10个网点,开发一个1000万元的软件系统,一个网点的成本就要100万元,现在有100个网点,一个网点的平均成本就只要10万元。再比如贷款业务,根据规定,对于单一客户或前十大客户的贷款不能超过整个资本金的一定比例,现在徽商银行的资本金才20多个亿,合并前资本金只有一两个亿的小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就非常小,一个企业一旦成长起来了,就无法给它贷款了,这就使部分快速成长中的企业丧失了发展机会。整合之后,就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

  同样,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要不要整合?不能简单回答说“是”或“不是”。在世界范围内,70%-80%的并购重组都是失败的,真正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比例有限。主要原因一个就是有没有并购的必要,第二个就是并购之后能否顺利磨合,包括企业文化、工作流程、业务范围、经营模式等等,都需要磨合。

  惟一不变的就是变

  问:徽商在清末的时候曾经一度辉煌,请问在您的印象中,徽商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与地位?中国科大与安徽当地的媒体联合评出了“十大新徽商”,您觉得,“新徽商”与“老徽商”在特质的继承与发展上又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巴曙松:中国带有区域色彩的商派主要有徽商、晋商、浙商。徽商早期在流通领域做得非常成功,他们的典型特质还有注重教育、注重与政府的关系,带有很明显的中国本土的文化特征。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阶段,都喜欢强调它自己的新,再过五年,我们还会听到“新徽商”。其实这个“新”是跟当时特定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密切相关的。现在的徽商企业比较集中在加工制造行业,比较少考虑基础设施、林农业、服务业等行业。这也是反映了徽商乃至全国的民营企业生存的一个状态。因为管制或其他的原因,对上游的、大型的、垄断性的产业进入有限,而比较多的集中在中下游。但在江浙,进行一些大型的基础设施投资可能成为当地的先锋商人形象。

  我们可以假以时日,安徽现在进入一个城市化发展的快速推进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整个安徽的产业布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可能再过两年,中国科大评出的“十大新徽商”的名单就会发生很大变化。所谓“惟一不变的就是变”,一个好的企业要不断地跟随市场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来对自身做出调整,适应环境。没有一个商业模式或一个产业能够在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都是最优,不然当年清末的徽商应该能够一直繁荣到现在了。

  (25F3)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