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找出城市生活质量“木桶”的最短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 03:04 中华工商时报

  《2006年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今日正式发布,深圳、青岛、杭州名列前三名。北京在全国287个城市中仅排名第14位,比去年下降10位。交通问题满意度则排在所有城市的最后一位。287个城市773325人次在网上参与调查。该调查成为迄今为止国内最大规模的城市生活质量网络公众调查。———《法制晚报》

  通过如此一个“迄今为止国内最大规模”的城市生活质量网络公众调查,得出的这
样一个报告,应该说是比较客观和接近真实情况的。而事实上,深圳、青岛和杭州等城市,也确实是常年来公众“有口皆碑”的令人向往之地。而这种调查,对于公共管理部门来说,也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比如,如何通过有效的公共政策和制度设计,化解诸如交通问题等公众满意度较低的公共问题,从而提高社会福利,提升城市生活质量,应是城市管理者的自觉追求。

  其实,对于“

生活质量”的衡量与标准,应该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在对于“生活质量”的评价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感受与情感体验。依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社会公共问题。此外,还有诸如安全感、社交等精神方面的需要。而城市生活质量,作为个人生活质量的总和,也应该是与这些方面和层次需求息息相关。

  因此,一个城市的生活质量,应该是一个宏观概念,是一项整体和系统工程,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保障、城市精神等多维空间的齐头并进和相互保障与依托,而不能割裂开来解读。一个城市的公民,其生活是否有质量,及取决于个人经济的收入的高低,取决于自身的安全感和舒适度体验,还取决于来自社会和他人给予的“自由与幸福”,而不是局限于一维。比如,全社会GDP的增长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公共产品的提供和公共福利的提高;比如社会各个阶层能够相互融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穷人拥有希望,富人才有安全”,而不是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各个不同阶层出现断裂,社会出现诚信危机等。

  经济学领域有一个几乎人人皆知的经典“木桶理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而不是最长的那块。如果我们把一个城市的生活质量比作一只木桶中所盛的水,那么其质量的高低,有学者认为将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要素:一是有人不断往桶里倒水(个体的劳动、创造与经济发展);二是相邻的木板间是否发生疏离(文化与社会各阶层的认同);三是木板上是否有漏洞(社会制度保障),四是最短的那块木板(社会公正底线)。

  因此,对于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以及排名,我们应该透过排名,而自觉检视每个城市生活质量“木桶”上的那块最短板。这块最短板,可能每个城市都有所不同,但也有可能那块最短板,是每个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共同之惑。比如贫富分化、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比如以制度的名义歧视弱势群体,造成社会阶层的断裂。如果对于这些最短板长时间的漠视,那么即使诸如GDP、城市硬件建设等最长板长到无限之长,那么那只“木桶”里的幸福之水将注定永远不会装满,甚至已经在制度漠视已经习以为常的不经意间漏个精光。

  (25G5)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