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用“外国眼光”研究外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 22:25 中国产经新闻

  撰稿/本报见习记者 黄睿

  近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高级研究院中国项目主任,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戴维·蓝普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再一次阐述了他曾提出的用“中国眼光”研究中国的观点。同时,他谈到:“这次我去访问中国最大的体会是,中国不再单单考虑如何把外国人请进来,而更多的是在思考如何走向世界。”

  用“中国眼光”研究中国对于众多进入中国市场的大企业并不陌生。无论是肯德基的“老北京鸡肉卷”,还是丰田汽车的广告语“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都透出浓厚的“中国特色”。甚至很多外企对中国“跑关系”、“跑审批”都了如指掌。外国人用“中国眼光”研究中国,那么,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是否也应该先做好用“外国眼光”研究外国市场的准备?

  其实,中国企业在走向国外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摸索研究。中非贸易繁荣,经济学家jeffery Sachs曾谈道:“中国给予(非洲)更少的演讲、更多的实际援助”。其中,中国商人在非洲经营的家电、服装、塑料、珠宝、玩具等都是非洲市场所迫切需要的,而不是像西方企业仅关注于非洲的资源与政体。“联想”拓展海外市场时注意到印度市场与中国市场有极大相似性,都具有发展中国家的很多共同特征。移植“联想”在中国的成功营销经验于印度,使得“联想”有底气叫板戴尔。面对西方的

反倾销法案,中国很多企业也开始研究美国、欧盟到底在想什么,如何按照西方法律程序争取自己的市场地位。如蓝普顿所言,中国已经开始“思考如何走向世界”。而要走向世界,用“外国眼光”研究国外市场是中国企业的首要任务。

  然而笔者还要提醒的一点是,用“外国眼光”研究外国市场并不意味着一味迎合外国人的口味。特别是在文化传播方面,一些企业曾用扭曲的中国文化或中国文化中的糟粕去迎合一部分对中国文化尚不了解的外国人的猎奇心理。这种出卖文化的“外国眼光”只能获得肤浅的暂时利益,没有长远效益。

  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向海外发力,很多也用“外国眼光”研究外国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然而很多企业还停留于对他国的简单需求上,对于他国文化、民族、历史的研究还很缺乏。而要想在今后更深入地开拓市场,这种软性研究是必需的。因此,中国企业更深入、更贴切的“外国眼光”才是今后其在国际市场持续发展的根基。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