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钟茂初:绿色GDP之说也有局限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 09:3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22日电今天出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刊载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的文章指出,“绿色GDP”的设想并不能有效地解决经济对自然资源环境的影响问题,也就无法实现发展模式的根本改变。

  “绿色GDP”,即是在现行GDP的基础上,扣减自然资源消耗的价值损失和自然环境改变的价值损失。文章指出,“绿色GDP”似乎成为了真正落实可持续发展方略的良方,这一提法固然能转变一些社会观念但不可天真以为只要推行“绿色GDP”核算,就可以彻底扭转唯GDP的发展模式。

  文章认为,“绿色GDP”只是一个幻影,对发展模式的改变并不能起到有效作用。理由有三:

  其一,全球范围内尚未找到合理评价自然资源消耗的价值损失和自然环境改变的价值损失的有效方法;

  其二,在传统经济增长理念依然占据主流地位的今天,要想彻底推翻原有的经济核算体系是非常困难的。退一步说,即使对经济核算体系作出了修正就一定能够解决问题吗?其实也不可能,因为目前研究者所提出的任何一种核算方法都依然主张经济量“越大越好”,尽管要扣除对资源环境的负影响,如果不改变“越大越好”的业绩评价理念,那么对经济活动、对资源消耗、对环境破坏不会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只会助长经济主体把对资源环境的负影响转移到其他地区、他人或后代人身上;

  其三,任何的核算指标只要被确定为度量业绩的关键指标,那么就必然会使经济运行偏离经济发展的真正目标,即便确立了“绿色GDP”之类的指标,也无法避免偏离真实目标的命运。美国生态经济学家戴利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对纺织产品进行核算时,用长度来衡量织物就变窄、用面积来衡量织物就变薄、用重量来衡量织物就变厚。这就说明: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指标,最终都会偏离最初所设计的评价尺度。

  所以,“绿色GDP”的设想并不能有效地解决经济对自然资源环境的影响问题,也就无法实现发展模式的根本改变。

  对此,文章提出的实践主张是:在维持现有经济指标的情况下,对任何经济活动(包括微观的生产活动及消费活动、中观的产业发展政策和区域发展策略、宏观的中长期经济目标及经济政策等)都进行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把多数人心目中存有正面评价的经济指标、负面评价的生态环境影响同时罗列出来,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影响各个经济主体的发展决策及其行为方式(因为每个人面对着这样一组相互矛盾的指标时,无可避免地要对经济、社会、环境的目标进行权衡,以此方式去逐步达到一个普遍认可的均衡点)。

  文章指出,一要评估宏观的每一政策目标的资源、生态、环境影响。对各级政府的经济目标都应要求列出其对生态环境的预期影响。二要对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地区发展战略进行宏观的资源、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三是对于微观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要核算其单位产品的资源、环境影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