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生保障措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 09:09 中国经济时报

  ■一家之言■孙天法

  班固认为,民以食为天。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成为所有经济体系最重要的社会法则。由于社会经济收入来源的单一化,各国都把扩大就业作为保障民生的基本策略。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体系存在严重的历史欠账,中国政府更是把扩大就业视为最重要的基本国策,把就业提高到了“民生之本、公平之器、和谐之基、稳定之策”的高度。

  把就业当作民生之本,反映了我国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也表明我国政府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了清晰的判断。但是,事有必至,理所固然。从近期的治国方略来看,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是一个必然的理性选择。从长远来看,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过程和社会服务系统对劳动力的需求将越来越小,就业未必能够保障民生。毫无疑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市场就业将在越来越低的水平上实现均衡。越来越高的失业率将成为市场失灵的第六大表现。而且,这一市场失灵直接考量市场经济的存续能力。

  首先,一定社会的就业量具有客观性。根据经济学关于人类需求的无穷多样性理论,萨伊的生产自动创造需求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人需求的无限多样性毕竟受到其支付能力的制约,只有具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才是现实的需求,否则只是异想天开。从社会需求层次结构来看,富裕人群的支付能力强,其多样化需求就得到较好的满足。而贫困人群的需求只能得到部分满足。在社会收入差距较大的条件下,少量富裕人群的需求拉动是十分有限的。钱里纳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的设想有一定的作用,但潜力十分有限。所以,我们不能把保障民生的希望过多地寄托于扩大就业途径上。

  其次,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必然大幅度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正像马克思所论述过的,科技一开始就是作为劳动力的替代物而出现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必然降低社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对投资者来说,使用机械除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以外,机械体系可以无条件地服从厂商意志,不会发生巨额的工作伤亡补偿。因此,采用机器体系进行生产是厂商情有独钟和行之有效的竞争策略。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

机器人价格的降低,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荡然无存。也正是基于同一原因,日本把一些原来投资在发展中国家的项目转移回本国进行生产。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个性化消费成为抑制广泛使用机械的制约力量,但是,基于柔性制造系统和CIMS技术的无人工厂的广泛建立,最后无情地打破了人们扩大就业的最后一线希望。柔性制造技术和CIMS技术可以增强生产系统的柔性,生产出能够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个性化产品。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而且也减少了社会服务和家庭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降低社会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已经很明显地体现出来。在计算机普及之前,基本上每个单位都设有专职的打字员。但是,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发展,打字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几乎降到零的水平,现今各单位基本上不再设置专职打字员。同样,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必然减少家庭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目前电视购物中推出的家庭清洁机器人的价格已经降到1800元的水平。价格的降低推动市场的扩大,市场容量的扩大必然反过来降低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随着技术的发展,家庭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少。

  毋庸讳言,限制生产自动化水平提高的阻力也是存在的,但是最终都无法阻止生产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在所有制约性因素中,首屈一指的是厂商理性和社会理性。由于厂商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必须销售出去以后,厂商才能抵偿投资、获得盈利。在生产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和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降低的条件下,社会总的工资支出也将越来越少,相应地,社会的有效需求也会越来越小,产品的销售量也必然地受到影响。在市场出现过速供给的条件下,厂商理性和社会理性必然要求采取措施提高社会有效需求。但是由于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厂商的销售额与自身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并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基于竞争的压力,厂商反而会加大生产的自动化投资,以求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石化

能源的有限性和电力价格的上涨也可能成为制约生产自动化水平提高的阻力因素。但是从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
太阳能
清洁环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太阳能电磁的能量转化率已经提高到了30%的水平,而且一些发达国家太阳能的市场价格已经降低到常规能源的价格水平。研究成果显示,我国的太阳能总量是我国今年能源消耗总量的2000倍。另外,根据国外权威机构的研究,仅风力发电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中国的发电量翻一番。随着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的普及以及设备的国产化,中国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的价格也会迅速降低至常规能源的水平。因此,能源供给及市场价格也不会限制智能机械的广泛使用。

  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将会使社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低,使劳动力市场在低就业的水平上实现均衡。社会就业率的降低将把人们的基本生活保障推到社会经济生活头等大事的层面上。不言而喻,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如果不能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那么它注定了要寿终正寝的。所以,与其他的市场失灵不一样,劳动力市场的失灵将会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的存续。人类必须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积极探索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生保障措施。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