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变“一刀切”为“分类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 07:05 中国质量新闻网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企业虽然规模小,却数量多事故频发。为控制和扭转这种现状,全面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整顿食品生产小作坊的有关要求,吉林省质量技监局正有条不紊地开展整治食品生产小作坊的专项活动。

  吉林省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近1万户,其中大部分属作坊式生产加工企业,10人以下个体、私营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70%左右。尤其是与当地农产品密切相关的大米、白酒、
肉制品、饮料、豆制品等食品企业,多数为季节性加工生产,生产过程缺乏质量控制,没有对原材料和产品实施检验的能力,质量安全隐患比较突出。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吉林省质量技监局决定,对小作坊的监管不采取 “一棍子打死”的做法,而是因地制宜,变“一刀切”为“分类管”。

  为此,吉林省质量技监局及时召开了全省

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确定了尊重现实、因地制宜、互相借鉴、多种模式的工作思路。根据这个思路,该省各地质量技监部门对辖区内小作坊进行了全面调查,摸清了底数,建立了一整套包括小作坊数量、食品种类、分布区域、经营状况、证照情况、生产条件、检验能力、从业人员状况等情况的档案。

  为了达到以点带面、辐射全局的作用,吉林省质量技监局要求各市、州质量技监局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地小作坊监管的试点县区。同时,注重典型宣传,向各县、市(区)宣传监管经验和做法。

  吉林省质量技监系统在小作坊监管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小作坊经营者加以正确引导,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逐步增强自律意识。一是让一些有代表性的小作坊向社会作出明确的质量承诺,接受社会监督。二是采取区域整治、集中生产、股份合作、龙头带动、专业合作等多种模式,引导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联小做大、整合做强、规范发展。三是鼓励小作坊组建行业协会等组织,走上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道路。同时,吉林省质量技监系统进一步加强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立足于服务经济的原则,对小作坊进行统筹监管,分类处理。

  目前,吉林省质量技监系统初步建立了统一管理、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对处于偏远农村、采用特色原料和传统工艺、产品主要适应当地百姓生活习俗和日常需要的小作坊,采取有条件有限期保留的方法;对集中存在于农村、以当地农产品来料加工为主的小作坊,采取积极引导和鼓励联营的办法,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农产品加工能力;对存在于城市,尤其是城乡接合部、以生产价廉质次食品为主的小作坊不手软,坚决予以取缔。

  与此同时,吉林省质量技监系统进一步加大监督抽查、定期检验的频率,逐步落实小作坊的巡查、回访等监管制度,注意发挥企业、行业、政府、社会组织、消费者的作用,多渠道掌握信息,做到食品安全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截至目前,通过这些信息渠道,吉林省质量技监系统已查处违规小作坊20多家,打击了一些不法分子制假贩假的嚣张气焰,小作坊监管趋于规范化、法制化。

作者:金 达/文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