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大市场不等于大繁荣(记者点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 00:49 人民网-市场报

  “东阳也能变成义乌?”接受采访的东阳市民们不太自信,“市场经济时代还提倡政府办市场,能折腾出繁荣?”

  东阳调研报告也透露了“对兴办市场的认识,东阳社会各界尚未完全统一,部分干部群众仍在心里打问号,担心投资者借办市场之名,在攫取利益后,任其自生自灭,最终造成有场无市。”

  这样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几年前,某著名企业曾在东阳郊区规划建设一个占地80公顷、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的国际商贸城,首期18万平方米的市场2001年11月开张,一直门可罗雀,现已基本闲置。

  教训并非个例遵循

义乌模式的遵义义乌商贸城运营也是非常艰难,该商城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商位近万个。据经营户反映,自2004底开业以来,生意就没有好过。

  尽管有前车之覆,市场建设者还是前赴后继。据统计,仅在东部地区,规划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以上的市场就有好多家。如山东淄博义乌小商品城规划总建筑面积48.6万平方米;山东章丘市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规划建筑面积64.1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江苏苏州中翔商贸城占地5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上海五角国际商贸城,占地45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大型市场建设大有燎原之势。

  建市场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建场易,造“市”难。据义乌市市场贸易局有关人士分析,市场的发展可以分为建场和建市两个方面,建场即盖摊位,建市就是营造商业氛围,培养商人,建立和扩大商品交易网络。为了建“市”,义乌花了整整24年的时间才初告成功。

  对于有关方面频频出手,大部分商户们还是保持观望。义乌漓江街等街区聚集了上千家内衣经营户,商户们说:“市场是流动的,哪里能做生意我们就到哪里。我们宁愿付成熟市场相对较高的租金,而很少会冒险到一个未知市场里去。最乐观的估计就是我们两地都设摊,但总体商务成本并没有减少。”

  “两地争建大市场,形成竞争态势,是对义乌商务成本逐年追涨敲响了警钟。尽管东阳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能拉低义乌的商务成本,但市场容量是有限的,大市场不等于大繁荣。不讲分工合作而是同抢

蛋糕,不管是否涉嫌重复投资,都将没有赢者。”浙江一位市场研究人士认为。

本报记者 胡雪良 通讯员 叶宏军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