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药企西进:低成本下的环保隐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19日 17:14 21世纪经济报道

  药企西进:低成本下的环保隐忧

  西部目前存在盲目发展医药生产基地的隐忧,包括产业布局整合、资源开发利用等

  本报记者何忠平成都报道

  对企业而言,不同的标准意味着不同的环保成本投入。而西部地区目前普遍具有环保成本低这一“优势”。

  翻来覆去,31岁的向静蓉还是睡不着,此刻已是9月6日凌晨1点多。她被丝丝叫人作呕的青霉素气味熏醒了。

  在位于成都西北部的彭州市,和向静蓉一样“失眠”的人还有些许。他们的家都与彭州工业开发区医药化工产业园处在城市的同一个方位。

  彭州工业开发区是省级重点开发区,目前入驻医药

化工产业园的有18家企业,包括湔江制药厂、科恩医药化工公司、力思特科伦制药公司、四川制药彭州公司等,大部分是四川本土企业。不过也有一些外来者,比如,四川光大制药、四川亚宝光泰药业、联邦制药成都公司等。

  彭州共有医药企业近40家,彭州市副市长易孔盛告诉本报记者,2005年全市医药工业的税收约占全市税收15%,达5000万元。

  药企西进风潮

  彭州只是成都的一个缩影。

  在2005年10月成都市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工业集中发展区落实工作的通知上,21个集中发展区中,有11个涉医涉药。今年7月召开的全省医药产业工作会透露,四川力争到2010年,全省工业集中区的医药工业增加值达250亿,年均增长25%以上。

  西部其他城市近年来也都为成为“药谷”而喧嚣。2001年,贵州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生产总值37亿元,2005年达到了85.84亿元。目前贵州省医药企业已形成了贵阳市扎佐医药产业基地,息烽、清镇、乌当等医药产业积聚区。贵州省医药产业力争到2010年实现价值140亿-160亿元。

  与川、黔相比,云南的胃口最大。2005年,云南医药工业销售收入为47亿元,云南提出到2010年要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扭转云药“既不大也不强”的现状。

  近年来大批药企“西进”,不仅省与省之间竞争,在同一个省内,区域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谁能引进优势药企,谁就能使医药产业链尽快成形,实现强者愈强。”四川省招商局一位官员向记者指出。

  联邦制药“投石问路”

  药企西进带来了资金、技术,也带来了污染。让向静蓉们“失眠”的正是联邦制药成都公司。

  1964年创办于香港的联邦制药,上世纪90年代相继在珠海和中山建立了原料、制剂生产基地,2001年又把目光投向了广袤的西部。

  联邦制药投资彭州的过程让人玩味。它先与四川制药公司合资组建了联邦制药·四川制药彭州公司,一期投资1.2亿元,计划年产1500吨抗生素原料药中间体。但不到两年,联邦制药就退了出来,于2003年6月由香港联邦制药与珠海联邦制药共同出资,组建联邦制药成都公司,一期投资1.96亿元,依旧生产和销售医药中间体。

  相关人士分析,联邦制药先投石问路,若地方政府的政策确实优惠,再作其他打算。据称,联邦制药成都公司总投资将达8.9亿元,全面投产后,是“亚洲最大抗生素中间体生产基地”,年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利税3亿元,直接提供约800个就业机会。

  其时的彭州官员们正在为如何做大做强医药产业而烦恼。联邦制药的适时出现,让彭州官员们兴奋不已。为了给联邦制药提供原质生产用水,彭州市政府历时两个半月斥资1300万元改造了相关渠道。

  家住彭州市清流镇附近的张女士向记者证实,药厂开工后,整条街就弥漫着辛辣的青霉素味道,“现在井水也没人敢取了,因为一泡茶,杯子里面的茶水就呈黑褐色”。

  联邦制药不仅改变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还制造出“意外”。今年1月,联邦制药厂生产车间的硝酸储料罐发生爆炸,当场炸死2人,硝酸泄漏。

都江堰管理局积极采取应急措施,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大型水污染事件。

  联邦制药是否存在污染、青霉素气味对人体有何伤害?当记者把这些问题抛给彭州市医药产业推进办主任姚志林的时候,他的回答很轻松:“怎么没污染呢?但只要达到国家标准就行了。”

  彭州工业开发区企业服务部周部长则以自己不分管环保为由,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要求。事实上,7月初周部长还组织关注环境的彭州公众与联邦制药进行了一场“联谊会”。而四川环境监察总队的人士对记者的采访同样表现“谨慎”,只是透露曾对联邦制药的污染问题进行过处罚。

  地方官员的讳莫如深,折射了西部药企污染问题的复杂性。

  而联邦制药有自己的答案。“异味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废料脱污后淤泥散发出的气味和污水处理过程中爆气产生的气味。市民闻到的气味主要是爆气产生的,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攻克这道技术难关。”据联邦制药成都公司副总经理周新伟介绍,联邦制药在环保上的投入已超过6000万元。

  西部环保成本低?

  关于药企西进,彭州市副市长易孔盛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药企原来所在地的能源、劳动力成本已经很难支撑企业发展;二是西部医药产业园各方面的条件及配套,已跟上东部沿海地区的标准。

  对此,四川省招商局一位官员向记者表示,药企西进是博弈式的,“第一体现在落脚点的选择上,哪个地方政府给的条件优惠就上那里去;二是由于药企所处地理位置不同,目前各地执行的环保标准也不同。对企业而言,不同的标准意味着不同的环保成本投入。不可回避的事实是,西部地区目前普遍具有环保成本低这一‘优势’。”

  按照国家环保标准,1000吨青霉素污水治理设施投资为3000万元,每年的运行费用需要150万元。如果年产青霉素工业盐5000吨,那么,每年的环保投入起码上千万元。这些都增加了生产成本,而终端产品的价格却一降再降,使一些原料药生产企业在环保治理方面有心无力。

  药企西进是否会带来新一轮的环境污染?

  “‘先污染,再治理’已被证明是一条弯路。西部目前存在盲目发展医药生产基地的各种隐忧,包括产业布局整合、资源开发利用等。”四川大学的一位产业经济学教授向记者指出。

  “消除区域差异,希望国家尽快出台制药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并作为项目审批和选址的指导依据。”四川大学的教授认为,目前国家还没有明确的标准,证明向静蓉等居民闻到的青霉素气味属于污染。

  9月15日,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技术政策与标准处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我国制订的《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作目前正在编制阶段,“如果顺利,今年底应该能出来”。在对国外相关标准、国内外制药工业生产工艺、排污特点等进行调研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该标准已初步确定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由七个子标准组成,比如发酵类、化学合成类、半合成类等。(文中向静蓉为化名)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