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整合金融监管权力结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 15:41 21世纪经济报道

  整合金融监管权力结构

  可以使得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的协调变得更富有效率

  时评

  本报评论员唐学鹏

  近日,有消息称中国正考虑设立一个金融和银行业的“超级监管协调机构”来负责央行、财政部和金融监管等部门的协调工作。据悉,新的监管协调机构,将纳入11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议程。另外,关于央行是否引入“通货膨胀目标制”,也将是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重要议程。这两个议程包括了中国监管权力最重要的变革,但它们的方向却是截然相反的。超级监管协调机构是一次更大限度的权力“整合”,而“通货膨胀目标制”将会引导央行的权力愈发“独立”。

  过去中国就有中央金融工委。2003年,考虑到

银监会和保监会等专业监管机构的成立,中央进行机构改革,于是将中央金融工委撤销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将新的“超级监管机构”看作是中央金融工委在更高层次上的“复活”。由于中国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资产,例如四大国有银行和中国人寿的资产,并不在国资委管辖之内,所以,新的“超级监管机构”还可以在金融资产方面承担类似于国资委的角色,成为一个出资人,一个国有金融资产的委托人,它的目标函数是金融资产的结构优化和保值增值。它可以任免金融高管,进行人事调动和人事布局;它可以使得

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的协调变得更富有效率,也使得央行、
财政部
同金融监管部门的交流变得更加通畅。

  一直以来,让央行引入“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呼声就很高。自从伯南克当选美联储主席之后,“通货膨胀目标制”变得愈发流行。这也显示了“央行神秘有效论”的破产。“央行神秘有效论”是根据1970年代风靡一时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推导出来,其创始人卢卡斯认为,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必须降低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如果让公众“猜”出货币政策的下一步动作,那么,货币政策就是无效的。但是,经济学家近二十多年的研究发现,无论是美联储的利率平滑机制(即同方向小幅利率调整引导公众合理的预期),还是欧洲中央银行的利率走廊调控模式,或者新西兰的公告操作模式,都证明了货币政策的透明性对于稳定和引导公众通胀预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都增加了货币政策的效率,增强公众对于央行的理解和支持。这是与卢卡斯式的故意制造“信息不对称”来达到货币政策效率完全不同的做法。这种做法更成熟,更强调政府与公众博弈的相容性和理解性,因而更有效。

  根据学者Eijffinger和Geraats衡量货币政策透明性指标的研究(从行政透明、经济透明、过程透明、政策透明和操作透明5个层次来研究),我们的央行得分约是2.5分,满分为8分。如果将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划分成2个时间区间考察:一个是1985年-1994年,一个是1995年-2005年,那么很明显地发现,第一个阶段的货币透明度只有0.5,第二个阶段的货币透明度为2.5。第一个阶段的通货膨胀率的波动幅度非常大,导致GDP增长率的波动也非常剧烈。而第二个阶段则小得多,而且在向公众传递意向以及公众的理解程度方面,都是比较成功的。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开始享受货币政策透明化的好处了。

  即使一直都在进步,但是央行货币政策透明性依然需要很大改进。比如在中介目标的处理上面,央行一直以M2为指标,这几年来,实际发生的M2增长情况同央行事前设想的情形之间的吻合度较小。央行所看重的另外一个重要指标贷款增长量,这几年误差也较大。重要的是,央行加息节奏和频率,存在着一些滞后。

  其中原因在于,央行没有独立的利率调整权力,这个权力在国务院。假如,经济运行指标已经反映严重投资过热,从央行的观点看,这就自然形成了加息的理由,这是一种市场化的眼光。但是,在国务院的考量下,这种市场化加息理由,要弱于加息可以减少资金(游离于银行体系和监管体系)的体外循环防止金融风险的理由(因为这将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国务院同意加息,其理由的权重同央行是不同的。

  如果“通货膨胀目标制”真的成为央行的主导思想,那么就应该让央行的权力变得更完整。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