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绿色中国论坛探求可持续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 11:25 中国产经新闻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

  潘岳作主题演讲 王晓主持

  本报记者 李汉桥 何建华报道

  由本报与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绿色中国”论坛9月16日在北京举办。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发表主题演讲——《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牛文元、温铁军、刘伟、贾康、盛洪等15位著名专家围绕本届论坛“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主题,为推进环境保护、优化产业结构建言献策。

  潘岳认为,生态文明应成为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提出,可持续发展既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必然选择,也是人类进程的必然体现,因此,举办这届论坛本身就体现了它所具有的世界意义、历史使命与人文价值。牛文元说,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已经迈入全新的历史阶段。可持续发展应当是“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的综合反映和内在统一,成为诊断与衡量国家区域可持续发展健康程度的宏观标准。这3个度中,任何一个度超出临界范围,可持续发展都无法实现。因此,必须从宏观的国家制度、国家政策、国家战略,以及从微观的企业组织到市场消费和从每个人的心目当中完成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时,才能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完整实现。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教授指出,在新农村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就应该强调生态农业、生态建筑和环保农村。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不再是以产业为本或以资本为本,而是以人为本;只有通过循环经济、有效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执行董事盛洪研究员认为,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对出现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现状,应该依靠文化原则来解决。即吸取丰富的中国

传统文化资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盛洪说,文化包含了使人类整体长久有效的原则,就必然也包含了使人类个体服从整体和长远利益的原则,也就会淡化个体对暂时的和局部的利益的计较,并唤起个体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从而发掘出人的生命意义。

  财政部财政科研所所长贾康呼吁,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事关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抉择和历史命运。改革开放后20余年,我国实现了年均9.6%左右的高速增长,但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有效扭转,未来5到10年内,基础资源趋于枯竭和环境成本明显加大所形成的硬约束,很可能严重制约后续的经济增长。为了以历史眼光做好未雨绸缪的事情,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把执政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在中国切实地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问题等方面。

  在为期一天的论坛上,人大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余谋昌、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房宁、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巡视员牟广丰、国家发改委体改所研究员高梁、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潘家华、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国家发改委
能源
研究所研究员周凤起、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叶文虎、南开大学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朱坦等专家学者分别从环境哲学、环境经济学、能源发展战略、产业生态化等多方面畅谈了他们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

  来自企业界、新闻界、NGO、首都高校大学生等社会各界代表3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