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农村扶贫新战略 广西去年输出贫困劳动力近130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 03:55 新桂网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张东安 见习记者许丹婷

  “盖这栋楼花了12万元!”8月24日下午,记者来到大石山区的田东县印茶镇僚坤村,村支书刘承晚在大僚屯自家楼前迎接我们。大僚屯人均5分地,刘承晚家原来只种玉米。现在,他家9口人6个在外务工,两幢新楼房是儿女们打工挣来的。屯里80户家家有人在外务工,都盖了新房。屯里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小孩子在老人膝下嬉戏,其乐融融

  外出务工是改变贫困村面貌的有效途径,目前,广西有4060个贫困村,劳动力444.2万人,人均耕地0.94亩,部分贫困村不足0.5亩,富余劳动力167.36万人。到去年底,全区贫困劳动力输出128.56万人,占富余劳动力的75.89%,收入61亿多元。

  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农民工素质全面提高

  “碗一块、瓢一块、丢个草帽盖一块。”生活在大石山区的村民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生产生活,人多地少,毁林开荒,生态恶化,贫困加剧。“出路在哪里?只有把富余的劳动力转移出去。”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黄德举深有感慨地说。

  百色实施“下山进城入谷”工程,通过培训、引导,让大石山里的贫困村民劳务输出。截至2005年底,全市累计农民下山进城入谷70.16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人口的36%,全市外出务工纯收入达29.47亿元。今年上半年,该市新增劳务输出达7.12万人。

  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昔日生活在大石山区的村民发生巨大变化。在百色市田东县祥周镇步兵村,去年广州日报社出资120万元,扶助布兵村48户农户重新安家。这48户原先住在山上,如今搬到了距离县城较近的路边。住在村口的黄进国老人,家中5口人,在山上时人均9分地,年景好时收1000公斤玉米,有时甚至颗粒无收。但现在下山安家后,客厅里放着一辆崭新的摩托车。老人说,这是今年刚花5200元买的。儿媳在附近的电子厂上班,每月收入500多元,儿子在打石场每天能挣50多元。老人靠一台打粉机给村民磨玉米粉每天能收入10多元。他笑着说:“现在一个月收入比过去一年还多,还是搬下来好!”合山市岭南镇里仰村的覃必先,全家5口人,年人均收入不到400元。

  去年他参加“阳光工程”培训,学习电子电工后到广东务工,月收入1000多元。马山县永州镇州圩村的陆伍妹,全家8口人,人均仅0.48亩耕地,2004年经县里培训后到县城玩具厂务工,现在月收入也超过1000元。

  田东县农民班光习在外打工赚钱后,回田东投资1.6亿多元建成全国最大的私营电站,组建登高集团,年产值4400万元,吸纳山区农村剩余劳动力320多人就业。

  去年,田东县劳务经济收入5.1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县劳务输出累计12.2万人,占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93.8%。全县有3750户约1.5万人进城居住,外出务工人员在单位担任二层机构管理人员以上的达1500多人,300多人自主创办了上规模的经济实体。今年2月,田东县被确定为全区劳务转移就业示范县,5月被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中国扶贫基金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为全国劳务输出大县。

  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城乡经济发展进步

  随着全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进入工厂和城镇,到5月底,全区已培训农民工49.1万人。同时,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在完成经验、技术和资本的积累后,纷纷返乡创业,实现了“务工一人、致富一家;转移一人、增地一亩;回来一人、带旺一业”。

  夏收季节,在广东打工的田阳县坡洪镇局盛村的陆阳苏夫妇无需牵挂自家的0.3公顷田了,因为他们聘请的“田保姆”已把农田全部承包下来。该县像陆阳苏夫妇这样的外出务工人员聘用的“田保姆”达5000余人,“入托”田地6000多公顷。近年来,田阳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先后有8万余人踏上外出打工之路。这样,便出现了外出打工农民的田地无人管理,甚至丢荒的现象。现在,外出打工农民只需交一定数额“托管费”,把承包田交给“田保姆”代种、代管,或者直接将田地租给这些农民耕作。这样,“田保姆”可以增加田地扩大生产规模,外出务工农民也可安心工作。

  “在田东各乡镇里,我们镇地皮最贵,的士最多,摩托车最高级,姑娘最时髦!”印茶镇党委书记何桂英高兴地向记者介绍劳务输出给镇里带来的变化。

  百成村那坝屯的黄品英在镇上建房开店,专卖日用百货和家电,一年收入10多万元。他以前在广东南海家具厂打工,1989年回家乡创业,花了近30万元买地建楼做生意,他还在县城里买了两间铺面出租。他笑着指对面房子说,那两幢楼是大哥开的饲料店和妹妹开的农机店。何桂英说,街上90多幢楼绝大多数是当地务工返乡村民建的,他们还买了32辆出租车跑营运。僚坤村小僚屯16户人家,有8户已经搬到县城去住了。

  两年来,天等县引进9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开办针织、首饰等来料加工厂和指天椒、生姜等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厂,投入资金达3600多万元,提供近3500个就业岗位。平果县有2600多农民相继返乡发展种植、养殖、开办石场、从事运输、建筑、餐饮、商品批发、美容等行业,安置了大量本地富余劳力就业。

  建立转移长效机制政府服务水平全面上升

  广西农村有包括贫困人口在内近400万人需要转移就业,同时,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约30万人。广西党委、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抓,成立了由自治区农业厅牵头,财政、劳动保障、教育、科技、建设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广西农民工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市、县也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上下衔接、部门联动、左右协调”的组织领导机制。

  百色市为了把农民“下山进城入谷”工程落到实处,实行“五大体系”——劳务信息体系、技能培训体系、劳务市场体系、政策保障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该市还在广州、深圳设有劳务输出工作机构。那坡县在广州市越秀区成立“扶贫劳务培训输出办事处”;田东县成立了“外出务工创业者协会”,在民工较集中的地方成立分会,同时还设立了“流动党支部”,目前已有600多名党员参加“流动党支部”的各项活动。

  广西在围绕如何降低培训和转移成本,提高培训质量、转移就业率和稳定性方面,探索出了本地培训异地就业、本地培训就地转移、半工半读培训、下乡进村培训等模式。自治区扶贫办还对全区4060个贫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培训,使他们通过参观更新观念,通过学习增长知识,更好地带领群众闯出致富路。去年6月起,百色在农村实施农民培训农民的“农家课堂”培训工程。全市已建立“农家课堂”培训户1143户,举办培训班2089期,参训农民达1.52万人次。兴安县实行厂校联合办学,去年引进百顺电子厂,通过厂校联合开办农村劳力转移培训部,实现就地转移170余人。

  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南宁市加快制度创新,将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农民进城务工身份与城镇职工一样,常住户口登记也不再分农业、非农业户口,到2010年实现成功转移100万左右农村劳动力就业。来宾市扶贫办组织人员到广东对贫困村转移就业人员进行跟踪检查;市职业中等学校在学员培训就业后,派教师在工厂协助管理1个多月,确保就业稳定率。钦州市人才交流中心采取“人才租赁”的方式进行转移就业,中心和企业签订合同,企业把“租金”付给中心,企业只负责日常管理和用人,由中心负责给农民工发放工资和

养老保险。柳州市154个在建项目中有116个实现了由银行代发农民工工资,平均建卡率达65.79%,
劳动合同
签订率也达到95%以上。上半年,柳州新接到的158件拖欠农民工工资投诉案件全部得到妥善处理,涉及农民工2202人,金额达1324.57万元。编辑:韦怡作者:张东安 许丹婷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