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幸福准妈咪的三件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16日 15:00 金羊网-羊城晚报

  文/本报记者刘薇通讯员陈春敏图/蔡红

  廖小姐和老公是令人羡慕的一对,结婚前就按揭购买了一套价值40万元的房子,家庭月收入在1万元左右。小日子过得虽不是大富大贵,可也甜甜蜜蜜。小两口计划两年内迎接小宝宝的到来。不过,初为人妻的廖小姐从单身转变为已婚人士,一下子还不够适应这种角色上的转换,要做的家庭财务计划让她头都大了。“怎样才能既合理安排家庭支出,既留足
孩子到来后所需的各种费用,还要让生活不会变得紧巴巴呢?”廖小姐感到有些头痛。

  针对廖小姐的家庭状况,民生银行广州分行

理财师冯雪芳经理分析道,小廖夫妇属于中高端收入人群,家庭财务状况比较简单,家庭收入每月1万元。投资渠道单一。10万元的资金全部放在活期账户中;每月家庭支出6000元,主要花费在衣食住行和住房贷款等方面。由于双方组建家庭后没有注重理财规划,所以当家里要新增一名消费成员的时候,就不知道该如何更为合理地安排家庭财务了。

  针对廖小姐的家庭情况以及所有相类似的准妈咪家庭,冯经理建议准妈咪们要做好三件事,以迎接宝宝的到来。

  事件一:预留生产基金和应急储备金

  “生孩子是家庭大事,应该在财务上早做计划,而生孩子所需支出1-2万元是最基本的保障,一定要预留。”冯经理指出,这对廖小姐夫妇来说不是大数目,可轻松应对。另外,还要预留适当应急储备金,以备不时之需。这两笔基金大概在4万元左右,要求流动性较高,建议投资在货币基金和诸如该行“钱生钱”理财计划上。

  这种理财计划多是在个人通知存款的基础上设计的储蓄理财产品,按照通知存款利率自动结息,同时将上一结息日的本金和利息自动转入下一计息周期复利计算,可以随时支取;货币基金也可以随时赎回,但赎回后要1-2天才能到账,税后收益多在1.7%-2.0%左右,相当于半年期定期存款。

  事件二:往“小钱柜”存钱

  组建家庭不久的年轻夫妇,随着宝宝的出生,日常开销会逐渐加大,这包括准妈妈的营养品、宝宝奶粉、保姆费用、入托费用等,财务收支肯定没有二人世界来得宽松。要想保持生活质量不变,从计划开始的那天起,十分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存钱。

  冯经理建议这样的小家庭,应建立一个专门的储蓄账户,并与银行签订自动转账协议,每月把账户中超过4千元的部分作为储蓄划入到理财账户中,日积月累,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有一笔较为可观的储蓄。

  以该行“钱生钱”A计划为例,该计划是整存整取定期存款组合类理财品。可根据个人需要,将活期存款按预先设定的比例转成定期存款,免除反复选择、操作的麻烦。冯经理建议廖小姐可以签订该协议,将每月超出家庭消费金额的钱转入“钱生钱”账户,并按照50%、30%、20%的比例分别转存为一年、两年和三年期的定期存款,这样就可以有效控制每月支出,同时还能增加存款收益。

  记者了解到,其他银行也有类似服务,如广发的“薪加薪”等。准妈咪们可事先向自己最方便的银行打听清楚后,再选择到哪家银行做这种转存服务。

  事件三:未雨绸缪储备教育基金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教育费用也以惊人的速度上涨,以一个普通家庭的教育费用支出为例:幼儿园平均每年1.8万元,小学每年1.4万元,中学每年2万元,高中每年2.5万元,大学学费6万元,食宿费、社交费等需4万元。另外,现在孩子攀比心理较为严重,加上手机、MP4、品牌服装费用等等,培养一个孩子到大学毕业就需要50万元左右。如果考虑到就业压力、出国留学等,费用又将大大增加,所以要及早做好教育理财规划,合理安排教育费用支出。建议设立专门的教育账户,按月定额储蓄并做适当投资理财,以提高教育储备金的收益。

  廖小姐家规划后的财务状况如下:

  用途

  金额(元)

  投资渠道生产基金 20000 购买货币基金应急风险金 20000 购买货币基金理财增值金 6000 50%购买收益率较高的低风险理财产品,50%购买一些高收益的

股票和基金

  按照以上收入支出的分配,平均年利率为1.8%,两年后孩子出生即可获得11万元;

教育储蓄年利率2.5%,4年后教育储蓄累计就可以达到9万元。有了这些合理的储蓄以后,相信廖小姐既可轻松应付宝宝出生,又可以为宝宝成长储备足够的教育基金了。

  (观宇/编制)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