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质量乐章伴奏中国经济腾飞《质量振兴纲要》实施十年综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 02:48 中国质量新闻网

  1996年到2006年的十年,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十年。国内生产总值从1996年的670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8200亿元,提高近3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没有发生一些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出现的质量问题。

  十年的光阴,转瞬而过。然而对于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来说,从1996年到2006年,却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十年。这十年间,中国经济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伟大转
变,中国用令人惊讶的速度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中的主角之一。

  有数据为证,1996年到2006年的十年,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十年。国内生产总值从1996年的670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8200亿元,提高近3倍。中国GDP十年平均增长9.1%,是全世界同期经济增长最快、最稳健的国家。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质量总体水平稳定提高,没有发生一些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出现的质量问题,也没有重复我国上世纪80年代初期经济“过热”导致质量下滑的现象。

  在这十年来的中国经济腾飞背后,《质量振兴纲要》(下简称《纲要》)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他既是十年质量振兴事业的总导演,也是十年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守望者和见证者。

  一个人记忆中的十年

  1993年8月7日,时隔13年之后,郭若虚依然清晰地记着这个日子。这一天,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在国家技术监督局的一份工作报告上做出了批示:“我多年来就想搞一个质量振兴计划,从法律、政策、教育等方面对我们质量振兴事业做出指导。”

  时任国家技术监督局质量司司长的郭若虚看到这段批示时,第一感觉是激动,萦绕在他心中多时的想法居然得到了副总理的认可,这种激动真的难以言喻。然而,激动的情绪并没有维持太久,他很快调整了情绪,开始在脑子“派兵布阵”起来:“我想这件事肯定是由我来具体负责,我马上就开始考虑应该叫哪些同志一起来参与。”

  郭若虚1993年的下半年就在马不停蹄地筹备和调研中结束了。1994年,通过多方调研,国家技术监督局领导向国务院提出建议,质量振兴计划范围太广太大,一时间很难完成。能否先出台一个质量振兴纲要?经过国务院领导同意之后,《纲要》的撰写工作终于正式开始了。

  接下来就是长达3年,16次易稿的艰难撰写过程。其间,《纲要》起草小组遇到的问题不计其数。当时中国还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阶段,如何处理好质量振兴工作中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在质量领域从来没有过类似的文件,如何在没有前人经验的情况下把《纲要》写出来?《纲要》是一个时间跨度长达14年,跨越两个世纪的指导性文件,如何保证其制定的措施和目标能指导五年、十年后的工作?中国产品种类如此繁多,可《纲要》篇幅又有限,如何保证既简洁明了又不挂一漏万呢?

  作为《纲要》起草工作的组织者和《纲要》的主要起草者,郭若虚并不愿多谈自己在其间遇到的困难挫折,他更愿意强调的是,这样一个大手笔的事情,如果没有国务院领导的亲自过问,没有当时国家技术监督局领导和其他中央部委领导的大力支持,没有各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无私帮忙,根本就办不下来。“每走一步,都是在大家的关怀下完成的。”

  1996年12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质量振兴纲要》。此时的郭若虚并没有感到特别的轻松,因为他知道,《纲要》的颁布只是他工作的一个逗号,紧接着,《纲要》中提到的很多新的工作还需要去推进。于是,如何落实好《纲要》,成为了郭若虚和他的同事们此后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监理、质量专业资格考试、名牌战略推进,这些工作都是在这个阶段慢慢成形的。

  2001年,郭若虚正式退休。后来的五年,他依然在质量领域里工作。因此,在他心里,这十年的岁月一点也不长,“因为我一直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希望能够继续见证这个过程。”

  谈到十年来的变化,郭若虚说,《纲要》实施十年取得的成就很多,但是最大的成就应该是促进了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十年前,老百姓的质量意识和如今相比,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他认为,这种质量意识才是中国质量振兴事业发展的基石所在。因为“只要人思想通了,接下来的事情早晚都能办成!”

  十年质量巨变

  十年来,中国质量振兴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从一组数据的对比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十年来中国质量水平的巨大变化:

  2005年我国出口贸易总额达7620亿美元,比1996年的1511亿美元增加5倍,中国的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等产品,依靠优质产品和服务,连续多年在国际贸易中居首位;

  十年中,我国新制订国家标准2980项,修订国家标准近万项。目前,我国国家标准总数已达21000项,其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达到46%,比1996年增长5.4%;

  十年中,从重大装备基本依赖进口到越来越多的重大装备实现国产化,比如,炼油和水泥成套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三峡工程右岸电站设备实现完全自主制造,神舟系列飞船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十年前,我国几乎没有符合标准的无公害和有机食品,现在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企业达1164家,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单位达10583家,获得HACCP认证的企业达2843家,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自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十年前,我国企业基本没有认证的概念,十年后,我国企业共获得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食品安全等管理体系认证证书16万张,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23万张,获得证书数量和获证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一。

  2005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018亿元,比1996年的4568亿元增加2.2倍。建筑工程合格率从1996年的84%,提高到2005年的96%。住宅小区工程质量优良率达70%,公路、桥梁、港口、航道等重点工程优良率达100%;

  十年前,中国企业还在为“省优”、“部优”努力,而十年后,我国实施名牌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在已经有6个企业生产的7种产品获得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的称号,1388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的称号。

  十年回眸,我们惊喜地看到,全社会的质量意识大大提高,逐步形成了“人人关心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社会氛围;《纲要》中提到的“经济增长方式要从注重数量和速度,向提高质量和效益转变”,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纲要》设定的2000年的目标早已完成,很多行业甚至已经提前实现了2010年的目标;设备监理、质量专业资格考试、推进名牌战略等《纲要》中提到的措施都已经在各自领域发挥作用。

  离《纲要》所提到的2010年还有四年时间,四年之后,不仅《纲要》要完成他的历史使命,我国的“

十一五”战略也将要画上句号。让我们一起期待,四年后,中国经济更上一层楼、质量振兴事业更上一层楼。

作者:彭 燮 文/图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