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大连品牌如何与世界叫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12日 09:38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祝慧

  “外国的名牌轴承被摆在楼上展厅,而中国轴承样品竟然被人家摆在地下室里。”多年以前的一次国外之行让大连瓦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路顺终生难忘,此后十几年的品牌创建之路,更是让他这个瓦轴带头人有着太多的感慨。

  9月6日-8日,在商务部和大连市的策划组织下,商务部“品牌万里行”之“东北振兴行”大连站先后举办了启动仪式、万人广场签名、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论坛、重点品牌企业深度采访、“叫响大连品牌”电视特别对话节目等活动。在活动当中,大连的很多知名企业老总们纷纷道出打造国际品牌的艰辛。

  品牌短板触痛大连企业

  众所周知,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国际品牌弱国,在世界级品牌百强榜上没有一席之地。多少年来,中国的产品似乎成了价廉物美的代名词。以数量计算,中国有不少产品肯定会名列前茅;以品质衡量,中国产品也并非十分落后;但以品牌排队,却总是难觅中国企业踪影。

  这种现实刺痛着中国企业,作为一个港口城市,大连的很多企业在与国外企业接触过程中更是深深感受到了这点。

  “没有品牌就没有企业的市场地位,就没有企业的最大效益。”王路顺说。

  “在与外国企业接触中,你会发现没有自己的品牌,你就比别人矮了一节,即使你的产品拥有很好的质量。”大连大杨集团董事长李桂莲有着同样的感受。

  大杨集团成立于1979年,是一个以服装出口为主、拥有员工近万人的国家大型二级企业。这个仅由80台缝纫机起家,名不见经传的作坊小厂,在经历了无数艰难的创业坎坷、市场风浪之后,如今已是世界服装行业

500强。对于品牌初创时的艰辛过程,李桂莲很是感慨:“我们是通过‘打工’来学艺,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对于中国品牌在成长路上的阻碍,李桂莲认为首先是许多中国人崇洋消费的情结,此外,中国也缺乏一些鼓励企业创建品牌的政策。

  品牌建设非一朝一夕

  “如果创建品牌之初是出于一种冲动或梦想,那么品牌的发展过程则是对人的意志、韧性的一种巨大考验。”大连思凡时装有限公司的年轻女老总周严如此总结品牌建设路上的经验。

  “品牌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小企业来说更是如此,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关系到资金、生产规模和研发能力等整个链条。”大连华丰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云峰认为,品牌的成长是一个全面而复杂的工程,只有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有了一定实力时才能讲“品牌”。

  “品牌国际化首先是人才的国际化,此外如何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也非常重要。”李桂莲告诉记者,“关键是整个社会都能兴起品牌建设的风潮,并将这股风潮延续下来。”

  的确,目前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目标市场大都是以欧美的发达国家市场为目标。与中国高速发展的市场不同,欧美国家的绝大多数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而中国企业更多的是技术追随者,并非行业标准制定者。对市场和行业发展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在这种状况下,中国企业要想超过现有对手必然是困难重重。

  而大连企业家们正是意识到了这点,纷纷调整各自打向世界的策略。如大杨集团,始终以国际同行和国际市场为参照系,紧紧追随国际同行先进的步伐,建成适合国际标准的管理及生产体系,此外又建成了国际化的人才团队,从而在国际业务中抢占先机。“单独的一个人很难做成大事业,但如果把大部分的人才凝聚起来,那就是一股很强大的力量。”李桂莲说。如今,大杨已经创造出了中国名牌“创世”服装,并走向世界。

  同样,王路顺也有自己的感受:“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思考,是做一辈子,还是红一阵子?瓦轴就是靠实力培育了品牌、靠创造发展了品牌、靠诚信支持了品牌、靠法律保护了品牌。可以说,品牌的力量是无穷的。”

  “企业创建品牌的路途各有不同,没有完全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国家的产业政策、企业家的志向抱负以及产品的性质都可以左右着一个企业。但无论如何,其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企业领导人的使命感以及企业对客户和消费者的‘爱’。”

浙江大学鲁柏祥教授的一番话或许对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