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老邮政”亲历三次变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12日 09:07 新京报

  讲述人:张大伯

  年龄:60岁

  工作单位:天津邮政管理局

  职务:退休后反聘,在收发室工作

  工龄:43年

  9月8日上午,60岁的张大伯在收发室里忙着摆放办公物品。前一天下午,他刚刚被邀请到新成立的天津邮政管理局,临时负责收发室工作。

  这一天距张大伯今年1月从邮政系统退休刚刚过去8个月。此前,他在天津邮政系统整整工作了43年,是个不折不扣的“老邮政”。

  响应国家号召18岁进邮局

  1960年,当时正在读初二的张大伯看到宣传说,国家急需一批邮政人才,就决定去邮电学校学习。三年后,作为当时第一批邮电技术人员,18岁的张大伯进入邮电局。

  “那时哪有什么企业人员还是公务员身份的说法?只知道端上了铁饭碗。“张大伯说。

  在1976年以前,邮电系统员工虽然收入不多,但很“稳定”,所以张大伯在电报营业员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多年。但1976年后,邮电行业逐渐变得不景气,许多邮电系统的工作人员转入系统内的一些工厂工作,不再留恋原来的“死工资”。

  但一向小心谨慎的张大伯却选择留在原岗位。1979年,30多岁的他开始担任班组长职务。

  “我这人没什么奢望,就图个稳定,有保障。”张大伯笑着说。

  图稳定错过电话局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邮政系统新产生了两个部门———电话局和长途电信局,与邮政局并称为邮电三大部门。

  新的机会出现了,一些原邮政局的人开始努力调入新成立的两个局,但张大伯对邮政局“痴情不改”,因为“当时那两个局待遇上也没什么优势。”

  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电话局和长途电信局业务发展迅猛,设备不断更新,客户激增,因此在职工待遇上把邮政局抛在了后面。

  “同一单位的收入差别变得很大。那时才开始有点竞争观念,有点关于企业经营的意识。”张大伯说。

  但当时40多岁的张大伯仍为邮政系统的稳定庆幸。“虽说逐渐明白了自己的企业人员身份,但邮政系统不必担心下岗裁员。跟铁饭碗也没什么区别。”

  看邮电分离渴望邮政改革

  时间到了1998年,邮电系统开始重大变革———电话局和长途电信局从邮电局完全剥离,成立纯企业性质的中国电信。这时,张大伯和许多同龄人才恍然意识到,国家财产也会实施纯企业化经营。

  随着邮电分离,张大伯从事了近30多年的电报业务也被剥离到电信部门,但年届50岁的张大伯不便调动,到区邮政局管理办公室业务,只有看着许多年轻的晚辈分到电信部门后,收入日丰。

  “当时就想,邮政迟早也得改。你说一个邮政局局长,既负责经营企业,又要负责管理行业,能不分神吗?效益能上来吗?”张大伯说。

  可是邮政改革推进缓慢……

  到了2001年,55岁的张大伯已经退居二线,在报刊发行部门做调研工作。又过去了5年后的今天,邮政政企分开方才实质性启动。

  退居二线前,张大伯月工资最高为1500元,退居二线后收入减至1300元左右。彻底退休后,张大伯凭借43年的工龄,每月可领取

养老保险金1800元。

  “我在邮政追求稳定,过了多半辈子,却是在退休后靠社会保障机制进入了收入最高峰,你说这是不是很有戏剧性啊?”张大伯说,“后十多年来我一直盼改革,但就在退休这年改革启动了,你说是不是很遗憾?”

  “不过不管现在什么职务,我还能在这个新的邮政机构里继续看着邮政发展,我就很满足了。”张大伯笑着说。

  本报记者 高泽阳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