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9·11”五周年:美国人失去了什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12日 08:20 经济参考报

  圆睁的鹰眼像刀一样盯着远方,入夜的曼哈顿灯火明灭,世贸中心双子塔楼傲然矗立。这已是5年前的风景了。

  美国《时代周刊》将这幅老照片用作了最新一期的封面,下面是一行大字:我们失去了什么?

  文章在开头讲述了一个故事:“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一位正前往印度的美国商人立马回国。途经希腊时,一家小店的店主得知店里竟有一个美国人,尽管言语不通,但在这位店主的号召下,店内所有人都站起来,一齐敬酒:“我们肩并肩,直到正义实现。”

  5年来,美国剑指阿富汗、

伊拉克,如今又在谈论攻打伊朗。《时代周刊》由此发问:“人们理所应当要问:他们(小店里的人)还会这么说吗?我们彼此会这么说吗?”文章还说,“所有战争,即使最崇高的战争,也要考虑手段和结果。反恐战争却很早就失去了脆弱的道德底线。”

  失去了道义的制高点,美国的“9·11”五周年纪念,很隆重,却更让人感到悲怆。

  在美国,我可以感受到这种悲伤。五周年前夕,五角大楼邀请外国记者去撞楼现场与受害者家属对话,我作为惟一的中国记者前往采访。在和我们对话时,我亲眼看到罹难者家属罗斯玛丽·迪拉德诉说往事时最终哽咽,任由泪水从眼眶溢出,流淌。

  “站在这儿,我依然能感受到痛……”迪拉德说。在5年前的“9·11”事件中,她的丈夫是美洲航空公司AA77航班的飞行员,飞机被劫持后撞向了五角大楼,机上64人全部遇难,地面125人罹难。在这里罹难的,还有很多国家的无辜者,包括两位中国老人,郑于光和杨树荫——他们当时探望完在美国的女儿后,搭乘航班在洛杉矶转机回国,不想遭此横祸。我翻看着五角大楼制作的罹难者纪念册,照片上的中国老妈妈穿着红衣服,抿着嘴,但却笑着。

  旁边的人物简介,我相信这是美国国防部和他们在美国的女儿联系后,女儿流泪写下的回忆。“登机前,他们告诉送行的女儿,他们非常爱她,并答应过几年还会来看她……对家人来说,惟一的安慰就是知道这对恩爱夫妻一直在一起,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那场恐怖袭击震惊了世界,也让美国得到了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同情。但正如《时代周刊》所指出的,其后布什政府的一系列黩武政策,却让世界感受到了美国的偏执和傲慢。

  可能因为在五角大楼的缘故,从撞击中侥幸逃生的国防部雇员德布拉·瓦格纳女士和上校牧师威廉·布鲁姆对我说,他们都支持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因为这是在“反恐”。这类基于五角大楼立场的言辞,浑不顾美国大部分民意反对攻打伊拉克;也浑不顾最新解密的情报说:当时的中情局很清楚,萨达姆跟“基地”组织没有关系。

  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美国也有所“察”,它借助国际对其道义的支持,却在伊拉克进行了一场本不应该的战争。以“反恐”为借口无限扩大的战争,反而削弱了“反恐”的针对性,成为酝酿极端主义的温床,导致“反恐”反而不绝,越反越“恐”。

  5年来,美国在战争中似乎赢得了上风,但却失去了很多:道义,金钱,也包括已超过“9·11”罹难者总数的士兵生命,更别提其他国家更多的无辜者。当年在阿富汗采访时,原计划搭一位阿富汗长老的车,但车队遭到美国飞机误炸,数十人身亡,我们因为临时有事侥幸逃过一劫。

  5年了,五角大楼被袭击后坍塌的西侧窟窿已修好,大理石外墙亦如往常一样齐整,除了墙角一块黑色石头上不起眼的一行文字: “September 11,2001(9月11日,2001年)”,你已看不出任何“9·11”事件留下的痕迹。

  但我觉得,五角大楼其实更应保存部分废墟,哪怕是非常小的一块废墟,来纪念这场改变了美国和世界的惊世劫难,也提醒自己:别像劫机犯一样,沾染上那可怕的蒙蔽了良知和道义的偏执。


 新华社记者刘洪9月10日发自华盛顿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