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燕京竞购添新丁:喜力有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 16:45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龙丽杨颢北京、上海报道

  喜力的身影多次出现在本土啤酒企业的竞购场合。在围绕福建雪津啤酒展开的激烈的竞购战中,喜力就是其中的积极分子。在收购雪津败北后,喜力的身影在燕京竞购战中再现。

  自从燕京啤酒抛出欲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绣球后,业内呼声最高的一直是来自比利时的啤酒巨头———英博。目前,英博收购燕京啤酒的计划正遭遇来自强大对手的挑战。

  9月7日,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荷兰啤酒巨头喜力也加入了燕京啤酒竞购战。不仅如此,在与各方合作对象的接触中,燕京方面相对看好喜力。

  竞购进行时

  早在今年4月,业内就有消息传出,称英博拟购入燕京啤酒20%股权。燕京啤酒集团董事长李福成也多次表示,在保证控股权的情况下,燕京啤酒完全有定向增发的可能性。

  据悉,英博与燕京早在去年三四月就已经开始接洽,英博还曾经派出专业并购人士来中国调查。

  当时,业内对燕京向英博增发股权有两种推测,一是燕京以2.5倍净资产溢价向英博定向增发占总股本20%的股份;二是燕京以5倍净资产溢价向英博定向增发10%的股份。以上两种入股方式,英博支付金额均不少于23亿元。

  但据上述知情人士介绍,除英博外,与燕京洽谈股权还有喜力,以及一些国际知名投行。不过目前燕京与外资的合作谈判仍然处于接触阶段,股权比例、价格都没有具体定论。

  该人士透露,在所有的接触对象中,“燕京的董事长比较倾向于喜力”。据该人士解释,燕京管理层认为喜力并不像英博那样在国内以大规模收购实现扩张,相对比较“实在”。

  对此,分析师认为,由于燕京的股权结构较为复杂,涉及北京控股有限公司(0392.HK,下称北京控股),所以对于外资究竟是定向增发还是出让股权,都还有个比较长的探讨过程。而且燕京除了收购惠泉啤酒以外,目前平均每年的资本性支出在5亿元左右,对资金的需求并不是特别迫切。

  然而,目前啤酒行业的竞争态势却不允许燕京按照现在的速度“踏步”了。

青岛啤酒已经基本完成全国布局,而就在9月1日,青岛啤酒二厂新增20万千升扩建改造项目正式启动,投产后青岛啤酒二厂的年生产能力将达到45万千升,成为青啤年产能力最大的工厂。8月31日,彭城公司举行搬迁新建40万千升工厂仪式。8月28日,青啤董事会确定在山东章丘新建40万千升生产基地的项目。三个项目总投资高达8.36亿元,新增产能达90万千升。这些项目完工后,青啤年啤酒生产能力将达到600万千升。

  同时,华润雪花目前在全国经营超过40家啤酒厂,拥有中国啤酒市场13%的份额,旗下的区域品牌亦有30多个,甚至有媒体称,中国啤酒业的冠军榜在今年年底之前将被改写:华润雪花的啤酒产量将会大幅度超越燕京和青啤等行业元老,成为新的行业老大。

  目前,燕京2005年312万吨的销售额已被青啤和雪花分别以408万吨和395万吨抛在身后。这些都迫使燕京需要展开新一轮扩张运动,而扩张的直接后果就带来对资金更强大与紧迫的需求。

  据了解,燕京在1997年股改中获得了红筹股和A股两个融资渠道:一个是参加北京控股在香港的红筹股上市;二是在深圳

证券市场A股(燕京啤酒,000729.SZ)上市。另外,燕京旗下的控股公司惠泉啤酒也是燕京的融资渠道之一。

  据李福成透露,进入资本市场后,燕京共募集30多亿元的资金,主要投向扩大啤酒生产规模优势、进行技术改造、资本运营和品牌经营。其中10亿元资金来自北控集团在香港融资,其他20多亿元则主要来自国内融资。经过多次扩张,燕京目前的融资需求已经超过了30亿元,达到了40亿元。

  有来自燕京内部的消息称,燕京将有可能在今年年底与外资达成意向性的初步协议。

  喜力突围

  喜力最近几年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并不顺利。今年4月份,更因业绩下滑将其在中国唯一一家全资子公司———喜力贸易并入上海亚太酿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太酿酒)旗下。

  亚太酿酒是2004年喜力和新加坡亚太酿酒集团携手成立的合资公司。据悉,喜力贸易并入亚太酿酒后,亚太酿酒将负责亚太地区喜力啤酒的生产、销售和品牌推广。其中,喜力南方地区的运营将由海南亚太负责,而其他地区的业务则交给上海亚太负责。

  如同英博、AB、SAB这样的全球啤酒巨头一样,喜力从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喜力进军中国市场后,一直由喜力贸易公司负责喜力啤酒的进口、销售和市场推广等业务,主攻高端市场。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头几年,喜力发展速度相当迅猛。2000年是其顶峰时期。

  然而,从2001年开始,喜力在华业绩开始下滑。业绩连续3年下滑后,2004年开始止跌,2005年喜力业绩回升,全国销量上升了12%。据喜力内部人士推测,2006年基本能够实现收支平衡。尽管如此,喜力在中国市场的耕耘仍与英博、AB、SAB等巨头相去甚远。

  “现在AB、SAB在中国市场都有青啤、雪花等主流的啤酒企业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喜力目前在中国的合作伙伴还仅限于金威、力波等二三线的啤酒企业,竞争力有限。”一家啤酒企业的市场总监说。他认为,随着国内可以收购的本土啤酒企业越来越少,喜力面临的竞争压力将更大。

  称雄世界啤酒市场多年的喜力显然不会放弃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有数据显示,欧美国家近年啤酒消费市场正在逐步萎缩,但是中国市场却正在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成长。

  喜力正在积极求变。

  去年底,喜力亚太地区突然换帅。已经在喜力任职27年的荷兰人Hiemstra执掌亚太区总裁帅印。据公开资料显示,Hiemstra是荷兰喜力公司执行委员会委员,在喜力内部地位举足轻重。喜力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Jean-FranochoisvanBoxmeer评价其为“目前喜力内部对亚洲市场最为了解的人”。

  不仅如此,喜力的身影更多次出现在本土啤酒企业的竞购场合。据了解,在围绕

福建雪津啤酒展开的激烈的竞购战中,喜力就是其中的积极分子。在收购雪津败北后,喜力的身影在燕京竞购战中再现。“在由英博、AB、SAB掀起的第三轮外资啤酒并购潮中,喜力已经落后了,它必须赶紧搭上燕京这趟车。”长期研究啤酒行业的专家万兴贵说。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正在奉行本土化战略的喜力而言,燕京作为本土传统的啤酒巨头所拥有的产能、渠道、品牌都是其赶上外资并购末班车的上上之选。

  尽管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但这并不妨碍喜力仍然具有收购燕京的巨大实力。喜力自1950年起就成为享誉全球的品牌,在50个国家中与超过110个啤酒公司联营生产,产品在170多个国家和地区里销售。

  据喜力2005年财报显示,喜力实现盈利7.61亿欧元,较前年增长19%;销售总额达108亿欧元,同比增长7%;其业务在亚洲、非洲、东欧、中东等地的销售都实现大幅增长。

  万兴贵认为,竞购燕京可以看作喜力的突围之举,“如果燕京被其他巨头收购,喜力以后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将更艰难。”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