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对话海信集团副总裁程开训 “外界只看到了战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 16:3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汤白露北京报道

  8月31日发布科龙新标识以来,接盘者海信针对科龙的“治疗程序”跨越到品牌整合阶段。

  此前针对科龙处于休克状态的生产经营整合,海信付出了一年时间的努力。在全盘
打通上下游关系网络之后,科龙开始恢复生产、销售等“一条龙”运转。

  尽管科龙的经营管理已经步入正轨,但业界仍然不时有质疑声传出来:海信真的会把自己的白电资源注入科龙体内,重新大规模塑造科龙品牌吗?在海信的运作下,科龙会不会成为一个海信牵制其他竞争对手的广东区域品牌?

  在获悉记者的种种疑问之后,9月8日上午9点,海信集团副总裁程开训一边在青岛市一家

医院“打点滴”,一边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采访。

  《21世纪》:海信集团在整合科龙方面具体分解为哪几个步骤?

  程开训:总体而言,一切以提高科龙的运营效益而展开,包括降低成本,清理无效的投资等。大家已经看到,我们用一年时间完成了生产经营方面的整合,这一阶段的整合结果表现为科龙恢复正常生产与销售,这方面的整合是前提与基础;其次,我们于8月刚开始进行品牌资源的整合,并发布了科龙的新标识,接下来还会启动一些塑造新科龙品牌形象的相关活动;第三方面,我们帮助科龙建立新的管理团队与新董事会。

  《21世纪》:在这一整合过程中,刚才似乎没有提到技术资源整合。

  程开训:当初海信为什么下这么大决心收购科龙,关键在于看中了科龙在制冷与冷冻方面的技术平台,而这正是海信所急于得到的。事实上,技术力量的整合我们已经纳入生产经营整合,于去年下半年形成具体方案。去年刚进入科龙我们便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发现科龙核心研发人员的工资竟然比管理人员低,一个行政科长能拿到年薪约20万,而一个核心研发人员才10万。我们紧急地调整过来,我们倡导通过研发成果获得高收入,而不是通过获得职务来提高收入。

  《21世纪》:那么,海信与科龙各自的技术队伍如何整合在一起?以哪边为资源主体?

  程开训:在海信,有优先尊重技术队伍的传统,现在我们把这一传统带入了科龙,因而,在技术队伍的整合上,我们的原则是尽量保留科龙的技术队伍,同时引入海信的管理机制,激发创新活力。但不能说以哪边为主,青岛与顺德都有,具体模式是采纳项目管理的竞争机制,先立项,然后根据个人的技术优势两地调配人员。

  《21世纪》:未来几年,科龙这边是不是只负责科龙品牌的生产与研发?

  程开训:这样理解是错误的。并购完成后,我们是全国统一形成一盘棋,也就是说科龙、海信不分家。当年顾雏军在全国开了很多工厂,有些厂特别小,根本达不到规模效益,海信肯定要加以整合。另外,海信在北京、南京以及南方的福州都有自己的厂,未来将全国统一调配资源。

  《21世纪》:那么,科龙未来在海信集团的体系架构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

  程开训:科龙新标识发布以后,海信集团的品牌战略其实已经形成新的格局,即同时拥有海信、容声、科龙三个知名家电品牌。大家一听到海信是个综合品牌,而容声是冰箱品牌、科龙是空调品牌,就猜测是否海信品牌占了主体地位呢?这是错误的理解,这三个品牌都是海信集团的命根子,协同作战、缺一不可。在海信集团制定的年度考核中,不是优胜劣汰,而是做到这三个品牌中每个品牌都销量最大化,不是谁吃掉谁的问题。这在市场机制上都有计划的,不是一个销售经理负责多个品牌,这样的话,只追求总量,不利于塑造子品牌。也就是说,我们更加侧重考核科龙、容声、海信这三个品牌独立的销售情况。

  《21世纪》: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外界评论认为海信急于发布科龙新标识,是治标不治本?

  程开训:我认为,外界只看到了战术。比如新标识发布,大家只看到了行动,并没有看到幕后的战略,而我们也不愿意提前公布自己的策略。事实上,我们正在针对明年制订新产品规划、产能规划;此外,人力资源也在重新规划,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充实新科龙品牌的内涵。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