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个体户锐减真伪之辩,河北省个体户日盛还是式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 09:22 燕赵都市报

  背景

  “个体户”这个与改革开放同时伴生的新生事物,曾经蕴藏着一个时代所释放出的创富激情。日前,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数据表明,早在1999年中国就实有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可到了2004年,这一数字下降为2350万户,六年间整整净“缩水”810万户。一路坎坷走来的个体户,真会从此在人们的视线中渐行渐远了吗?

  (本报记者:赵志国)

  个体户繁华已逝?

  9月7日,望着门外的车水马龙,张荣(化名)的眼神却有些迷茫而落寞,开业快三个月了,这家“精品服饰店”的经营却一直没有大的起色,作为老板兼售货员的张荣心里多少有些着急。“无论如何也要再坚持一个月,再不行只有把它盘出去。”在小店的门口,挂着一块“清仓大处理,亏本大血卖”的牌子。

  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张荣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干点小买卖越来越不容易了。”每个月下来,光是工商管理费、营业税、卫生费等各种税费的支出就要2000多元,这还不包括昂贵的房租,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同行竞争的压力。

  听到记者讲述的全国个体户数量正在大幅下降的消息后,张荣瞪大了眼睛,“不会吧,我这条街上的小门脸可是一年比一年多呢。”在她看来,四周的店铺正在越来越多,同行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这几天,在记者居住的小区里,杂货铺老板老李正忙着甩卖手头的余货,因为一家名为“好日子便利店”的到来,老李经营了5年的杂货店终于走到了终点。“没办法,人家是连锁店,实力雄厚,价格上比我这里便宜,而且种类又多,挤得我这里没法再干下去了。”从杂货铺到便利店,在外人看来,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变化,但对个体户老李却不一样,因为他又得开始重新琢磨该干点啥了。

  周而复始,在这个城市里,每天都在发生着类似的开张与倒闭的商业故事,拥有庞大数量的个体户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之一,但现在的人们最喜欢看的是超级富豪的落马和娱乐明星的绯闻,缺少激情与传奇的个体户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

  “伪命题”之惑

  正是因为新陈代谢的速度如此之快,所以没有人能说得清个体户的数量究竟有多少。

  “这是一个动态性很强的数字,仅仅依据工商局的注册登记并不能准确地说明个体户的数量变化。”河北省工商部门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即使是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数字,也只能看作是一个动态的数字,并不能代表实际的数字。

  “最明显的例子是,在农村有很多人喜欢四处赶集做点小生意,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经过工商注册,但他们的身份有些特殊,他们既是农民又是个体户。”

  记者了解到,如果从实际情况来估算的话,省会个体工商户的整体数量近年来并没有明显减少,尽管伴随着近年来城市的大规模拆迁改造和对马路市场的清理整顿,但个体户的总体数量并没有随之减少,在采访中,桥西区某工商所所长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点。在他看来,个体户作为社会底层最为活跃的经济细胞,在快速发展的城市里只会越来越壮大。

  河北省个体劳动者协会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说,1983年该协会成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是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都会自动成为该协会的会员,但近年来随着政策的变化,个体户入会也变成了“自愿入会”,因此他们目前的会员人数也不能代表全省个体户的实际数量。

  据此,有人对全国个体户缩水810万的说法提出质疑,认为这其实是个“伪命题”,以一组动态性很强的数字来证明个体户数量的锐减,这种说法颇值得商榷。“在实际情况中,许多个体户经营一段时间之后,就自行退出或将门脸转租、转包给他人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时代变迁的缩影

  如果将时光倒回到十几年前,“下海经商”、做生意是当时相当流行的一个词汇,做买卖成为当时很多人参与市场经济的主要方式。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感慨“小买卖不好做了”,这也表明,经济资源必然要按照竞争的法则被重组,个体小买卖不适合所有人在市场经济下的生存。

  针对个体户总体数量的减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新公司法的实行,导致个人开办公司的门槛大幅降低,几万元即可注册一家公司,而且可以不用再交每年几千元的工商管理费,许多个体户纷纷升级为公司,这使得各种中小型公司开办的数量今年以来呈现明显上升的势头。

  第二个导致个体户数量锐减的原因则可能来自城市建设的“现代化需要”。从全国来看,个体户数量发展的顶峰是在1999年,就在此前一年,许多城市开始成立城管队伍,而城管被赋予的重要职责之一即是整治取缔城市中遍布街头巷尾的小商小贩。出于美化市容和城市现代化的需要,原来的街头摊点、小店小铺被拔地而起的百货公司、大型超市取代,街头的小商小贩纷纷被“退路进厅”,这一来,城市变得漂亮、干净了许多,但个体户的生存空间则被大大压缩了。

  在采访中,包括工商部门的官员也坦承个体户和中小企业实际上已经成为创造财富的一个主要动力,但就目前而言,个体户和中小企业仍面临相当大的发展瓶颈比如税费较高、融资困难、受宏观政策冲击较大、抵抗力差等等,

  有专家认为,基于资本流动和逐利的本性,个体户或小企业的自然消亡,也是正常的事情。比如有些地方农业方面的个体户增多,有的地方制造业个体户骤减,都与当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因素不无关系。正如去年一则“民企平均寿命不足3.5年”的新闻引起的社会大讨论一样,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随着价值多元化与投资渠道的增多,多年前人们靠注册一家个体户来细水长流地赢利的理念虽不能说已过时,但至少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开个体户三两年赚了点小钱,可能便会迅速抽身而出,转为其他方式的投资。因此,个体户数量的多寡并不是判断创业环境或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尺。

  观点

  正方:减少是社会进步

  我国个体工商户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未必是一种经济的倒退、社会的悲哀,也许是一种进步,正如近年来我国适龄入学儿童减少是计划生育的成果一样。个体工商户的减少在某种程度也许是一种进步,是规范、发展、有序竞争的结果,个体工商户总体数量减少了,而非公有制经济对社会的贡献度提高了。

  ———河北省工商企业联合会马胜祥教授

  反方:折射创业环境恶化

  个体户数量的锐减,税费负担重是一个因素,对大多数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而言,税还只占其交给政府的1/3左右,而费要占到近2/3。工商管理费、市场管理费、年检费和质量检验费等等,已经让很多个体户和小企业不堪重负。如果这些小老板们不偷逃税费,几乎99%都得关门倒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中国,相当多的自然人性质的工作、非正规就业、灵活就业都必须登记注册,擦皮鞋、卖冰棍、修理自行车等如不注册就是非法经营。有些城市甚至提出连收废品都要统一注册、统一着装。事实上在其他一些市场经济国家,自由职业者和非登记企业大量存在。他们不必注册登记,只要依法经营、依法纳税即可。而国内片面的城市建设和商业发展规划让创业者无处创业。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

  相关:个体户消亡的三个途径

  一、自然消退型。某些个体工商户在获得一定的积累后,恢复了“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农意识,重新过起“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隐居生活;另有一些个体工商户做大了、成长了,摇身变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非公司类企业,跻身中小企业、大型企业。

  二、被动退出型。随着地域间商品差价越来越小,市场竞争激烈,个体工商户“无利可图”或者“油水太小”,生存困难;全国性“超市”、“大卖场”以及厂家直销、商家租赁柜台等,在很大程度上给个体工商户生存形成压力。近几年,随人们消费观念、质量意识的提高,不再或很少购买个体工商户的商品,导致个体工商户“油水”、“收益”减少,被迫退出。

  三、环境变化导致消亡型。随着综合国力增强,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规范化管理程度提升,为整洁市容、完善市政建设,开始对个体工商户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如建立集中交易场所(收费标准提高)、禁止占道经营(罚款)等,提高了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成本,加大了经营压力,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个体工商户的消亡。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