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从审美到审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10日 23:48 中国经济时报

  ■王亚田

  1996年11月,我从西安出发,翻过秦岭,去了一趟商州。这次陕南之行,我专门去了一个地方——武关。武关不算名胜,将我勾引到武关的原因,是作家朱鸿的同名散文《武关》。因为一篇文章,就去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在我来说是第一次。

  从此之后,我注意到了朱鸿,并几乎读了他所有的散文,直到最新的这本《大时代的英雄与美人》。

  《大时代的英雄与美人》是一部厚重的书,由12篇重量级的长篇散文构成。按照朱鸿自己的说法:“这一组系列散文的写作,是我最为重视,也最为用心的。”通读全书,我觉得朱鸿的说法一点也不夸张。

  表面看来,朱鸿写的是游记,但他绝对不是为了状物写景,发一些小感想,这样的“驴友”文章我们见得太多。朱鸿是脚踏现实,回望逝去的历史。再准确一点说,他是在寻找历史中的风云人物,并把他们带到我们的眼前。朱鸿的目光走得很远,他带回来的这些人大多都超过了两千岁,他们有孔子、荆柯、商鞅、李斯、刘邦、项羽、韩信、司马迁、杨贵妃等。这些名字我们是熟悉的,但是,熟悉并不说明我们对这些人的认识就是清楚的、合乎历史真实的。事实上,由于年代的久远,这些人的面目已经很模糊,并且,由于教科书等的规范,我们对这些人物的认识未免已概念化、类型化。但朱鸿却“总是尽力避开人所共知的历史结论”(余秋雨语),他的看法和思路是独特的,他笔下的人物是与众不同的、新鲜的。名字还是这些名字,但人已经是不一样的人。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朱鸿首先给这些人以性格。每个人都是有性格的,可惜的是,我们在许多的描写历史的书里看不到历史人物的性格。而分析人性是朱鸿的出发点,也是他的最大爱好。朱鸿的分析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强加于人的,他有场景、有细节、有心理、有情感、有事件,如此这般,那些一二千年前的人物,似乎也并不遥远,他们的音容笑貌,活脱脱就呈现在了你的眼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朱鸿在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解读中,着眼点是从人性恶入手的。人性是有两面性的。既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由于人类的软弱和自我欺骗,人们往往不愿、不能或不敢面对人性的丑陋。他们只看见阳光,而忽视黑暗。朱鸿对人性恶很敏感,他有一双“毒眼”,他总是撕去温情的面纱,直面惨淡的人生。他就像高明的大夫,手术刀直指病灶。看一下《大时代的英雄与美人》这部集子中文章的标题:《商鞅有罪》《怀疑荆柯》《焚书:李斯的毒计》《愧对司马迁》《诗人多难》,朱鸿的写作角度就一目了然。

  对人性的剖析,并不是朱鸿作品的全部。当然,如果到此结束,文章也已经够得上优秀了。但分析人性只是作品的起点、铺垫,后面总是还要跟进一个重大的命题:即对专制、强权、集权的批判。这也让作品的思想深度更上台阶。以《商鞅有罪》为例。我们传统对商鞅的定位是成功的改革家,但朱鸿不这样认为。他首先认为商鞅属于那样一种有野心、有能力的人,他的性格狠毒而刻薄。作家使用这样的贬义词并不是信口开河。这从后来商鞅变法的法令就得到了证实。为了让人民彼此监督,商鞅鼓励人揭发人,法律明文规定,“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朱鸿指出,商鞅的铁碗政策确实使秦国强大了起来,但也开了钳制思想、压制民意的先河。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集权统治的雏形是商鞅建立的,所以说商鞅是有罪的。朱鸿的结论总是标新立异、思想深刻、引人思考。这些观点并不牵强、突兀,他的分析细致缜密、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滴水不露、水到渠成。作品的叙述从容、沉着,不紧不慢,就像太极高手,内功深厚。没有声嘶力竭,但读来又慷慨激昂。平静中深藏愤慨,内敛里饱含激情。读者不由自主地跟着作品扼腕、叹息、激动、愤怒。

  在这部散文集里,给我印象很深的还有《在马嵬透视玄宗贵妃之关系》一文。虽然它不像《商鞅有罪》那样深刻,像《给孔子脱下圣袍》那样厚重,像《韩信之忍》那样独特,它的意义在于把“性”引进了散文之中。我们知道,散文是不言性的,性在散文中是一个禁区,然而朱鸿闯进了这个禁区。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关系,世人向来众说纷纭。朱鸿透视的结果认为,他们的关系不是爱情,而是性爱。用这样的角度透视他们的关系,不但具有创造性,而且使许多的复杂问题简化了。他们刚遇到时非常热烈,是因为杨贵妃是一个性爱充盈的人,壮年时的唐玄宗在她那里品尝到了男女之间最痛快的乐趣。但到马嵬时,唐玄宗之所以对杨贵妃见死不救,是因为这时已七十高龄的唐玄宗,对杨贵妃的需要已经可有可无了。我以为这样的分析新鲜而到位,可能更符合历史真实。

  如果把朱鸿的作品放到全国的散文创作格局去考察,我认为最大的价值,在于“审丑”这个视角。即对人性的丑陋和专制体制的丑陋的双重批判。这一思想贯穿全书,从一而终。他写孔子、司马迁这些正面人物,也是为了对比、反衬专制强权的霸道、无理及其对人性、文化的压抑、束缚、扭曲与扼杀。中国的散文作家里面,写此类文章者很多,但他们大多是偶尔为之,没有系统性,或数量不多,或重量不够。而朱鸿是有意识、有计划地创作了一系列“审丑”作品,火力之强大、之集中前所未有。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