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企业“合谋”资源定价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 12:56 国际先驱导报

  中国企业进行联合谈判已有成功先例,但要推广到其他行业,还需要政府的强力推动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张雪湄、实习记者王丽娜报道中国将加强大宗资源性商品进出口协调机制,参照铁矿石统一谈判模式,尽快启动原油、氧化铝、铜精矿等商品联合对外谈判机制。这是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8月31日在《经济日报》上发表的《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前景》一文中提出的最新设想。

  魏建国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在国际资源的定价话语权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热点。越垄断说话越管用

  “我们是大买家,但却缺少国际定价话语权。因缺乏定价话语权,资源和

能源产品进口成本越来越高。”魏建国在文章中列举了一系列的数据:2005年前11个月,中国重点监测的42种主要资源、能源产品进口由于价格上涨因素多支付300亿美元。其中,原油由于价格上涨因素多支付118.1亿美元,钢材多支付62.1亿美元,
成品油
多支付24.3亿美元,塑料原料多支付36.0亿美元,铁矿砂多支付14.6亿美元。

  但是从中国产业现有的状况看,“中国要想取得资源方面的定价话语权,是很困难的。像

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取得定价话语权,主要是因为它们占据了在行业内的垄断地位。”中国联合金属网铁矿石分析师胡凯给《国际先驱导报》分析。

  “通常来讲,集中度越高,垄断程度越高,获得定价话语权的可能性就越大。中国的铜等很多产业,存在企业‘一窝蜂’上项目的现象,厂商多、规模小,很难拿到定价权。”兰格钢铁网信息总监徐向春认为。

  徐向春介绍,像国际上的铁矿石谈判体制,采取的是铁矿石提供商先与一家钢铁公司谈判,谈下来的价格作为与其他公司谈判的基准价。而中国生产的钢铁产品价格低于欧日等国的企业,原料成本却与欧日等钢铁厂商相同。“这就导致我们的企业成本承受力要弱得多,铁矿石提供商也更愿意和欧日等钢铁厂商先谈,因为那样更容易出结果,价格也更高。”徐向春说。

  “采用联合对外谈判机制,就是为了赢得定价权,有了定价权,我们可以降低大宗商品进出口的价格风险,在国际经贸利益分配格局中赢得更有利的地位。”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联合谈判也有危机

  梅新育介绍,联合对外谈判机制可以参考铁矿石谈判的方式:政府制订规则,规范进出口秩序;行业协会或者商会组织企业集体谈判;大企业在谈判中发挥主导作用。

  据了解,就是这种模式,使钢铁企业在上次谈判中,与国际铁矿石巨头谈下了涨价19%的结果。上海钢之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文章介绍,原本卖家的预期是涨价30%左右,从这个角度看,此次谈判还是比较成功的。

  其实,在铁矿石联合谈判获得成功之前,铜精矿已有联合谈判获得成功的先例:2003年11月14日,在与全球最大的矿业公司布罗肯希尔-比利顿就进口铜精矿加工和精炼费举行首轮谈判之后,占中国铜产量70%以上份额的江西铜业、铜陵有色、云南铜业、大冶有色等铜企业联合在上海宣布成立“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组”(英文缩写为“CSPT”),共同制定了《铜原料联合谈判公约》及《铜原料联合谈判组实施细则》,同时划出了价格底线,还对外宣布中国冶炼厂已作好减产准备。此消息发布后,对国际铜原料供货商造成了较大影响,并在之后的国际市场铜原料采购活动中,发生了有利于采购方的转变。

  不过,铜原料联合谈判组成员田中元在2006年铜精矿价格谈判开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却不无忧虑:中国铜冶炼产能的过快增长是“联合谈判”不能承受之重。在高铜价的刺激下,近年来中国掀起的新一轮的铜冶炼产能的扩张浪潮使产能分散,缩小了进入联合谈判组企业在采购中的分量,削弱了谈判组在总采购中的市场控制力。从而提升了国外供应商的谈判筹码和话语权。

  田中元认为,“联合谈判”一方面能提升采购方的话语权,但如果供需矛盾进一步扩大,联合的边际将消失,甚至可能彻底“崩盘”。

  联合还需政府推动

  有关专家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要想联合谈判模式取得成功,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提高产业集中度,使优势资本向优势企业集中很重要,做大做强具有发展优势的联合企业集团很重要。比如,俄罗斯为了在铝业方面有话语权,正在计划将国内最大的两大铝业集团合并,创造出世界最大的铝业集团,同必和必拓竞争。

  梅新育介绍,中国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了。“比如说钢铁企业的重组,比如说铁矿石进口谈判的企业联盟。”“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我们进口商品时,供给方是垄断了大部分货源的海外巨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与对方的谈判地位差别很悬殊,我们进行企业重组就是要改变这种局面。”梅新育说。

  不过胡凯认为,企业整合在中国现有条件下相对较难,“比如钢铁企业的整合,不仅是一个行业的事情,还要涉及地方利益,因为钢厂往往是一个地方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梅新育也认为,中国企业的整合将会遇到利益分配的困难。同时,还将面临国外反垄断诉讼的风险。

  不过即便如此,俄罗斯的两大铝业集团联合对抗必合必拓,仍然是价格谈判中一种必然的趋势。上海钢材网首席分析师刘剑云认为,这种联合的模式是值得借鉴的。“行业重组,这是谈判的必然”,关键是政府应该起协调作用才能成功。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