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秋难道只剩月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 03:28 深圳商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中秋节的记忆似乎只剩下了月饼一个话题,层出不穷的天价月饼、过度包装的议论纷纷、还有陈馅月饼事件……面对淹在月饼里的中秋,不少人对中秋有了渐行渐远的感觉,难怪越来越多的人生感叹:中秋节除了月饼还有什么。

  当一个节日的内涵日益走向狭窄,除了文化层面上令人叹惋,更在经济层面上严重削弱了这个节日的市场能量,很难想像一个对月饼倒掉胃口的消费土壤,能产生可持续发展
的“中秋经济”。在这一点上,西方的节日经济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近年来圣诞节、情人节一年比一年让市场兴奋狂热,背后的根基在于节日内涵的丰富和可延展性。比如一个情人节,让人联想到的就有烛光晚餐、玫瑰、巧克力、珠宝;一个圣诞节,除了平安夜的圣诞大餐,还有圣诞卡、圣诞帽、圣诞树、圣诞装饰等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产业空间。而在圣诞故乡的欧美国家,一个圣诞节绝不仅仅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大吃一顿这么简单,从社区到学校、从商家到政府都会举办一系列的主题公共活动,把节日购物、娱乐、体验融为一体,既营造出一个不同寻常的节日气氛,又刺激节日的经济消费活动。

  事实上,包括中秋在内的我国各大传统节日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中秋为例,传统的中秋从南到北原来有各具特色的具有仪式感的习俗活动,比如广州的“树中秋”,北京的果子节、兔爷摊,四川的“舞流星香球”等等。与情人节的爱情主题、圣诞节的亲情主题相比,中秋的团圆主题同样是一个能打动人心的市场题材,具有深度开发的市场潜力。问题是,一度的市场短视片面放大了

月饼的短期效益,当“中秋赏月”这一既浪漫又丰富的节日内涵被简单抽象为中秋赏月饼,一旦月饼激发的消费热情枯竭,“中秋经济”的能量就很难找到释放点了。

  所幸的是,有关部门正在努力,把中秋等传统节日列为非物质

性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北京大学
文化产业研究所一位专家认为,这项工作不仅是保护节日的文化特色,更提升了传统节日的经济竞争力。

  一个节日,既是一个文化品牌,更是一个经济宝矿。提升中秋的节日竞争力,必须从还原、保护中秋的文化内涵开始,这既是对文化的传承,也是挖掘节日经济资源的必须做的基础建设。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