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助学贷款如何才能摆脱窘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 14:54 南方周末

  ■每周财经评论

  □杨涛

  助学贷款道路越走越窄,问题出在政府主导的助学模式和商业银行的赢利需求存在天然的内在冲突,应该以此为核心展开几个方面的重点改革

  赶在秋季开学前夕,央行再次发布了加强助学贷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把助学贷款摆在改进金融服务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保证符合条件的国家助学贷款及时发放。

  自1999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炉后,几乎每到秋季新生入学,中央银行都要“老调重弹”,强调各商业银行要重视助学贷款的发放。央行如此不厌其烦,是有理由的。过去数年助学贷款政策几经调整,但是发展之路却似乎越走越窄。2003年一度出现过大范围的商业银行“停贷”。

  2004年6月国家

助学贷款政策进行了重要调整,主要是在还款年限、还款约束机制以及贷款风险补偿等方面采用了新规定,试图为运行艰难的助学贷款注入新的动力。但是新政也并未扭转局面,去年8月,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张保庆甚至公开严厉批评八省市在国家助学贷款方面几年来几乎毫无作为。8月27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说,由于银行不愿承担违约风险,2005年西南某省有8000万元贷款未按期发放,这意味着约两万名贫困生没有及时得到资助。

  但是,如果在市场化原则下冷静考察现有的助学贷款模式,我们也难以对利益相关各方过分指责。

  笔者认为,现有助学贷款制度的根本问题在于定位不清。政府主导加上商业化运行的模式本身存在内在冲突,应该以此为核心展开几个方面的重点改革。

  首先,应建立和发展多层次、立体的助学贷款运作体系。现有的助学贷款多是无担保的财政贴息贷款,在风险加大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当然会丧失积极性。从国情出发,健全的助学贷款体系应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由各级财政主导的助学贷款。应该在各级政府层面上,考虑由财政出资建立预算内专项基金,委托金融机构进行贷款发放,利息收入扣除银行管理费纳入基金滚存,如亏损则定期由财政资金补偿,政府完全承担风险。这符合了财政要扩大公共性支出的改革方向,并在某种程度上针对贫困人群实现了财政再分配的公平作用。二是由政策性金融机构主导的助学贷款。助学贷款具有显著的政策性特征,理应纳入政策性银行的业务范围,如通常被作为政策性银行样板的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的业务中就有“仅以促进教育发展为目的融资”。我们可以利用国家开发银行的一些优势来推进助学贷款规模,甚至考虑到教育的重要性,也可建立专门的全国性“助学贷款政策性银行”。三是商业银行主导的助学贷款。助学贷款之所以在国外发展迅速,除了政府支持外,也是由于其具有一定盈利前景。可以鼓励商业银行通过风险收益分析,自行开发一些适应不同专业、学校、个人的助学贷款,政府可以根据情况提供担保或不担保,最终由银行决定发放与否。考虑到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资金运用压力,只要政府致力于创造良好环境,该类商业性助学贷款也有一定前景。

  此外,政府应为助学贷款运作创造更规范和人性化的制度环境。如对于违约率高的问题,一方面可考虑在信用建设中建立专门的学生信用监控体系,对违约者进行适当惩罚;另一方面也应适度调整还款规定,把毕业后立即还款改为在一定年限后开始还款,这是符合国际惯例的;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个人债务重整计划,如根据还款能力变化而调整,或者在毕业生从事教育、慈善等特殊行业后予以减免债务,这些都符合助学贷款政策性原则的人性化规则。

  同样,还必须关注助学贷款产品创新。例如,可考虑把助学贷款分为两类,一类是扶贫补助性的,另一类是创业性的,根据不同特点而设计贷款要求。这样,通过把助学贷款与学生在校以及毕业后的个人创业联系起来,助学贷款改革也能和小额信贷体系、创业融资体系建设结合起来。此外,在金融创新改革试点中,借鉴国外经验,推进助学贷款

证券化也是必要的,证券化不仅能把风险更加分散化,而且为主办银行创造了新的资产管理手段,并为不良助学贷款提供了市场出口。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P1178362)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