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路东之:孤寂的行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 02:08 中华工商时报

  人物名片

  路东之,男,1962年生于北京。创办中国大陆首批私立博物馆之一———古陶文明博物馆

  走在北京宣武区右安门内西街上,穿过一条狭长的胡同,不经意间就看到了“古陶
文明博物馆”。脑子里还在想像着它可能会有的恢宏气势,而思维却被眼前这个古朴凝重的仿古建筑所定格。博物馆门前蓊郁苍翠的松柏见证着它的历史,墙头疯长的野草、墙上因年久失修而黯然失色的花纹图案以及稀稀落落的游客,似乎都诉说着它的孤独和寂寞。与旁边大观园赫然醒目的广告招牌和热闹的人群相比,这个角落显得过于冷清了。作为首批私立博物馆,它的主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疑惑和期待中,我们见到了馆长———路东之。

  奇缘或选择

  “有一种苦难是选择”,这是路东之早年一首诗作中的句子。他将这首诗连同其他诗作装置成美术作品悬挂在博物馆的展厅里,特别引人注目。也正是从这些诗中,我们读出他的孤寂和超然,读出他充满理想和梦想的内心世界。

  走上收藏这条路,路东之说,是莫名其妙的缘分,也是选择的结果。文革之后恢复高考,走进大学的殿堂是所有青年的梦想。路东之首次高考名落孙山,而体检查出心脏病则断送了他参加第二次高考的可能,这在当时是莫大的打击。于是,心志高远的他只好发愤自修,为了在书法、绘画、诗歌等文学艺术方面有所造诣,他寻师访友满北京城奔波。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了欧阳中石、萧劳等许多名师高士,很快,他的书法作品相继获奖。1985年,他的报告文学作品获“国际青年”征文一等奖,当时他只有23岁。王蒙、唐达成、从维熙等文坛老宿对他格外欣赏,

  他由此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并被推荐到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进修。

  1987年,路东之考入了西北大学的作家班。原本是要在文学上有所造就,同时也为了获得一纸文凭。可当他踏上西安这块风水宝地时,却被厚重而神秘的古代文明气息所吸引,收藏考古成为他的梦想。上学期间,他把主要精力用来寻宝追梦,并在西北大学

图书馆工地开始了最初的“考古”。那时他每天挎着一个双肩包到冥冥之中有所感知的西北大学图书馆工地深深的坑基里寻寻觅觅,以致废寝忘食,渐渐得到残陶片瓦,摆满宿舍的书桌和床铺。这在他那些奋力实现作家梦的同学中成了一时的传奇和笑料。

  然而,他并不满足眼前的所获,他认定自己所痴心寻找的东西还没有出现。终于有一天,他一脚踢出一块唐碑残石,上有三行六个字:第一行一字“有”,第二行两字“菩萨”,第三行三字“不住色”。他感到自己心魂的灵犀被撞动了一下,刹那间心平气和,内心感到一股超然的平慰和神往,他认定这才是自己痴心寻找而命定其属的通灵神器。“有菩萨不住色”,多么完整的一句话,一道神谕。从此他更加倾情收藏,痴心不改,也奇缘不绝。“收藏”改变了他的生活和生命。

  圆梦足艰辛

  路东之的收藏一开始便逃避庸俗、华丽和热门,从而取向高古、大雅和冷门,并一直把学术价值放在首位。他发现历史正在开敞一道玄机,一道透出奇异光茫的纤纤细缝。是历史在成全他一介书生,让他在十几年的“瞬间”八方蓄宝,迅速建立起一个足以和50年前那些集学识、权力与金钱于一身的前辈大家比肩、品位高雅而结构庞大的收藏体系。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开始从“文革”的梦魇中醒来,文化开始复兴,个人意识和财富意识逐渐觉醒。一个具有大众文化属性的收藏热在全国范围内迅速生成。越来越多的人从收藏行为中感受到了快乐、美好和价值并有所成就,路东之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把自己那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子名为“梦斋”。不到十年,梦斋已经成为文物库房,储满了各种各样的神奇宝物,也储满了他收藏五千年文明的大梦。他最初构成系列的收藏是瓦当,1993年,他在北京举办了“路东之收藏瓦当展”,这是关于中国古代瓦当的第一个专题展览。随着“梦斋秦封泥“的重大发现和新石器时代黄河文明彩陶的大规模入藏,他开始梦想创办自己的博物馆。

  1996年4月,路东之拟将梦斋藏品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创办“东方文明博物馆”,却为种种原因而伤心未果。就在他为之痛苦的时候,历史再一次敞开了缝隙。在经过许许多多收藏家不断的努力下,北京市文物局决定特批成立首批中国私立博物馆。他开始了创办博物馆的实质性谋划,后经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全面认真的考察、鉴定和论证,1996年10月30日,中国首批四家私立博物馆,路东之的古陶文明博物馆名列其中,这一天是他35岁生日。一时间他成为了新闻人物,每天都有人想来采访和参观。他们不能明白博物馆成立和开馆之间还隔着千山万水,不知道残酷的现实正在给路东之这个沉浸于梦幻和诗歌的末代书生以巨大考验。也许真是天降大任而吉人天象,也许真是“有菩萨不住色”,经历了事先无论如何不堪想像的艰难困苦,1997年6月15日,古陶文明博物馆隆重开馆。人们涌向展厅,无论展品的珍贵和精美,还是展陈的专业化程度和文化品位、艺术风格,都确实超过人们的预想。若干年后,一位国际博协主席指出,“小型化、专题化、私有化”是未来全球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古陶博物馆与之恰恰相符。

  孤寂以前行

  开馆的喧哗与热闹转瞬过去,接下来便是孤独地前行与寂寞的坚守。的确,私立博物馆,在当时的中国还是新生事物。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与正确看待,尤其是不能从公益事业的角度理解和对待。首先房子是花钱租赁的,水电也都得以商用价格支付。

  路东之回忆说,那时经常有人见了他就问:“生意好吗?”“你还干着呢吗?”“干这玩意儿行吗?”他说,可见在大部分人的意识里这还是一桩“买卖”。尤其是当人们知道赔钱的时候往往疑问:“怎么赔钱你还干?”不要说大众,就是文博界,也同样存在多种误解以致歧视。一位文博馆专家撰文,明确主张私立博物馆不得购买出土文物。然而在路东之看来,及时地购买收藏、抢救、整理散落民间的出土文物也正是以文物类藏品为主体的私立博物馆的职责和本分,是他们存在的理由。多年来,他也一直把抢救、收藏、整理、宣传、展示散落民间的出土文物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他看来,“文物不在于谁人占有,而在于占有者的态度。无论何人,只要他对其所拥有的文物的态度是真诚的、善意的、美好的、有所崇高意义的、能够出以公心的,他就是合理的,应该受到尊重的;无论放在何地,只要是妥善的、可以公开的、有利于公众观赏与研究的,那便是功德的,应该获得帮助的。反之,即便是国家科学发掘,即便是国有最高级的文博机构所有,只要其长久湮没而不能为公众服务,只要其受到不应有的损毁破坏,那又何尝不是犯罪!同理,博物馆更不在于是谁办的,而在于办得怎么样,办得是否符合大家公认的博

  物馆的定义。”

  面对现实,路东之更多的是理解和宽容。他说:“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寂寞的事业,尤其是我们国家,不像西方发达国家有比较完善的基金会系统,刚刚富裕起来的国人目光还没有那么深远,还一时看不清私立博物馆的价值和光芒。一切都需要我们寂寞地工作,需要我们自己寂寞前行,做出精彩来。”于是,他身体力行地展示自己博物馆的精彩。每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他们出售的“纪念品”都是最受欢迎的。他的“梦斋原拓本”系列每两年成书一种,每书限量60部或80部,已经具有品牌意义,被以日本为主的收藏家、艺术家、学者和文化研究机构纷纷收藏。这也成为他维持博物馆生存的一个主要经济来源。

  理想犹梦想

  或许正是对收藏、对艺术的坚守,生活中的路东之显得有点“吝啬”。他现在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却住着二居室的房子,虽然已是坐拥数千件文物的专题博物馆馆主,却还是打车出行。他坦言,在这个物质过剩,大部分人需要“

减肥”的时代,自己的基本生活已经不错,好的房子、车,这些世俗的价值不足以对他构成诱惑。

  对于古陶文明博物馆的将来,路东之说:“成功就意味着社会化,我愿意它成为人类共有的财富。从我创办之初已经属于社会,我仅仅有此大缘,在我生命的瞬间与之结缘,并竭尽全力把它弘扬,提升与实现它的价值和尊严,这是我工作的目标。”

  2002年底,他把一份《古陶文明博物馆征寻新址发展合作意向书》寄给单霁翔局长并在信中写道:“可以说我们拥有异常重要而特殊、内涵深厚而丰富、且近乎完整而自成格局的文物收藏体系;我们也有对博物馆事业的深切理解、拳拳诚心和超前运营理念与综合工作能力,我们只是缺少资金和没有合适的‘地方’!为了实现理想,我们迫切需要一块可以充分使用的生存发展空间。随着人们对博物馆日渐深切的关心、理解和需要,随着北京向国际化文化中心与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脚步,我们看到了一个可能,一个与大型建设项目(文化艺术投资项目、

房地产项目、旅游产品项目)合作,互惠互利、相得益彰、协调发展的可能。为此,我们竭诚向社会寻求这个可能。近年来,我们深深遗憾与惋惜地看到一些挺大的博物馆建起来了,却没有什么像样的藏品;一些大型建设项目开始寻求与打造文化艺术的光芒,却因盲目或外行而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空间。现在,有一颗奇异的珍珠尚在暗淡的角落。请设想一下吧:在任何一个较大建设项目中,拿出一小块儿空间放进古陶文明博物馆,放进这颗特殊品格的珍珠。那里的一切必将因为这颗珍珠的异彩光芒而生辉而夺目、而传播,从而生成新的价值、意义和可能!这是一颗注定要发

  生耀眼光芒的宝珠,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它更加明亮。”

  关于未来,他在文章中写道:“我梦想中的古陶文明博物馆是在一片大约六到十亩的郊野空地上凸起的一座小型‘后现代’建筑,它应该在具有综合完备的现代博物馆功能的同时体现出风格与个性。我将在这里把我精神领域的一切发挥到极致,从而实现我的‘可能境界’———创造‘梦斋文化魔方’。在这个魔方里,我将实现———古陶文明坐标系。为了实现理想,我将竭力创建一个‘可能基金会’,这个基金会将确保古陶文明博物馆事业的恒久存在,并维持一个立足民间的文化艺术机构———‘可能研究所’。”

  古陶文明博物馆成立10年了。作为中国大陆第一批私立博物馆,路东之孤独而艰难地走过了十年。他是寂寞的,又是激情的;是艰辛的,也是幸福的;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的确,我们感觉到了他的幸福,因为他已经和古代文明结下不解之缘,他已经把他的收藏、考古、写作、艺术和生活融为一体。或许对应博物馆大门由大观园公园在造币厂南墙新近制作的影壁上那赫大的“福”字也在预示着在他孤寂的行程中,会有更多的幸福和缘分在等待着与他相逢。(6H1)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