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蒙代尔的“诺贝尔法则”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 19:43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新华视点”记者周雷、吴晶)人们理解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形象往往是:生活优越,“光环”笼罩……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看来,其实不然:“诺贝尔奖获得者往往每天工作18个小时,一生劳碌却丝毫不觉其苦。”

  罗伯特·蒙代尔教授简介

  

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蒙代尔的“诺贝尔法则”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奠基人——

  195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经济学博士,1961年任职于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1966——1971年在斯坦福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教,1974年起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他具有革新意义的研究为欧元
汇率
奠定了理性基础,他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优货币流通区域所做的分析使他获得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蒙代尔教授对经济学的伟大贡献,一是开放条件下宏观稳定政策的理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二是最优货币区域理论。来华参加“2006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的蒙代尔4日刚下飞机,便和自己的妻儿在休息室接受了“新华视点”记者的采访,谈到人们常问的诺贝尔奖获奖经历,他流露的是一种淡然。

  “如果一个人只为获得诺贝尔奖而去研究,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而且他也一定不会成功。因为只有真正对自己的学科感兴趣,并有创新能力,才能成功。”蒙代尔说。

  在与蒙代尔谈论学术态度和创新精神时,他多次提到“快乐学术”的观念:“每天工作18个小时,日复一日的科研工作,真正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会喜欢这种方式,而且丝毫不会感到压力。只有你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是快乐的,才可能成功。”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将于5日至7日举行,今年的主题是“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大多数受邀专家是生命科学及与人类健康相关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将从创新与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生命科学学科发展和生物医药产业等层面开展研讨和交流活动。

  蒙代尔虽然对生命学科并不熟悉,却专程从

意大利赶来参会。即使是“外行”,他也很愿意阐述一下他对科学的理解。

  “我将向与会者介绍自己对科学研究的观念。”他说:“科学的发展在我看来,就是人们能将各种学科细密化,倾注自己的生命、创造力和才华。”

  “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的永久性主题是“人类的和谐与发展”。蒙代尔在“做了不少功课”后,还将专辟时段讲述他所理解的中国文化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共通之处。

  “有人说我有‘中国情结’,那我就从科学的角度来思考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他说。

  蒙代尔认为,科学研究最终要回归“创新”和“伦理”本身。但目前在学术领域,基于功利因素而进行学术剽窃的例子很多,这种现象就像“盗版”一样,只不过学术剽窃是“偷盗思想”,它是不可能禁绝的。

  他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体制和制度方面的原因之外,还是应该强调“科学精神本身”,现代科技取得的进步大多发生在近一百年间,其中包含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许多科学家的全身心投入。

  虽然时常被称为“欧元之父”,蒙代尔“真正”的儿子还是他8岁的“天使”尼古拉斯。小尼古拉斯对所谓的“欧元”丝毫不知,在他看来,74岁的蒙代尔是个好父亲,时常会教他很多东西。

  “他是个足球天才,因为他可以用大脚指头踢足球。”他说。(完)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