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保险业发展新跨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 17:16 保监会网站 | |||||||||
9月4日,以“和谐社会构建与保险业发展新跨越”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保险业创新与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出席论坛并作重要讲话,她指出,保险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大有作为。通过保险途径构建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救助需要帮助的群体,减轻政府、社区和个人经济负担和损失;构建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调节、补偿各种灾害
顾副委员长指出,保险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积极发展“三农”保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统筹发展城乡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服务;大力发展责任保险,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服务;大力发展妇幼保险,为妇女儿童提供保护和服务。要多方协作,推动我国保险业又快又好发展。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监管机构以及社会各界应通力协作,整合资源,共同促进保险业的发展。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出席论坛并作重要讲话。吴定富指出,当前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精神,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推动保险业发展新跨越。国务院23号文件为保险业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更加科学的理论基础、更加系统的政策基础和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当前保险业发展不仅处于初级阶段,而且处于初级阶段的初始时期。市场主体不成熟,大多数主体还比较脆弱,竞争力还不够强,影响力小;消费者不成熟,对保险的认知程度不高,保险意识不强,购买意愿较低,消费行为不理性,消费者市场处于典型的培育阶段,保险意识的提高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监管机构不成熟,大多数监管干部从事监管工作的时间不长,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需要不断提高,保监会引领发展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增强;保险市场不成熟,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还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较差。 吴定富指出,保险业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质,就是要求进一步扩大保险覆盖面,实现跨越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险保障需求。一是要坚持和谐发展。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以及保险市场内部的和谐,实现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和谐发展,遵守规则、有序竞争、和谐共生。要实现不同经营区域之间的和谐,不仅要在发达地区提高保险业的发展水平,更要在不发达地区深挖潜力,减少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要实现不同服务对象之间的和谐,不仅要开发高端产品,服务高收入群体,更要开发价格低廉的保险产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保险保障需求。二是要坚持重点发展。适应国家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重点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农业保险和责任保险四大业务领域,满足城乡人民群众的保险保障需求。要积极发展个人、团体养老和健康保险业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商业保险建立多层次的员工福利计划,提高员工保障水平。要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发挥中央、地方、保险公司、龙头企业和农户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农业部门在推动农业保险立法、引导农民投保、协调各方关系、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要大力发展安全生产责任、建筑工程责任、产品责任、公众责任、环境污染责任等保险业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机制。三是要坚持创新发展。要积极推进发展模式创新。不断优化业务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走内涵式、集约化发展道路,实现速度、质量、结构和效益的统一。要积极推进体制创新。要在巩固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探索规范的股权、期权等激励机制。要积极推进销售渠道创新。要通过渠道创新,进一步扩大销售网点和人员队伍规模,提高不同类型销售渠道的覆盖范围,更好地服务广大保险消费者。要积极推进产品创新。努力开发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人民群众需求的各类财产、人身保险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拓宽服务领域。要积极推进监管创新。要坚持把防范风险作为保险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完善以偿付能力、公司治理结构和市场行为监管为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积极推进依法监管、科学监管和有效监管。要加快保险信用体系建设,培育保险诚信文化,强化失信惩戒机制,切实解决误导和理赔难等问题。 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以及会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