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石油亚洲定价权暗战升级 中国为亚洲升水埋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 07:59 经济参考报

  资料显示,中国石油的进口量占世界石油贸易总量的6%,但在影响石油定价的权重上却不到0.1%。

  尽管作为中国石油期货的破题之作,燃料油期货经过两年的运行已初显“中国价格”的威力,但就中国石油的总体现状而言,依然没有走出在国际市场定价上“失语”的尴尬。在日前结束的“石油市场国际研讨会暨上海燃料油期货上市两周年庆典”上,谋求石油定价权,角逐“亚洲石油定价中心”问题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为“亚洲升水”埋单

  

石油亚洲定价权暗战升级中国为亚洲升水埋单

  8月18日,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周禹鹏为上海石油交易所开业鸣锣,这是中国首家石油现货交易所。交易启动运行后,上海石油交易所还将尽快推出石油、沥青、甲醇、乙二醇等石化产品的现货交易品种,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逐步推出成品油、原油、液化气、天然气等石油石化产品现货交易品种。(新华社记者 张明 摄) 国际能源署的数据表明,中国2003年就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但中国的这个“强大优势”非但没有提升在国际原油价格上的话语权,反而被国际投机商作为炒作油价的“中国因素”,造成我国“越买越高,越高越买”的局面,被国际油市不断走高的行情“牵着鼻子走”。

  来自商务部的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原油进口多支付了168亿美元,成品油进口多付了23亿美元。

  除去国际机构和基金操纵原油价格的因素,“亚洲升水”也是造成我国在油价快速上涨中付出巨额代价的重要原因。“亚洲升水”现象,是指每桶中东原油销往中国等东北亚地区的价格比销往欧美地区的价格要高大约1至3美元左右。

  由于亚洲目前还没有一个成功的原油期货市场,亚洲的几种本地基准油最终都是由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的交易价格决定,无法完全反映东北亚地区真正市场供求关系,从而导致中东销往东北亚地区原油价格普遍偏高,中国也因此深受其害。

  “亚洲升水的本质,与国际机构和基金可以肆意操纵原油价格本质一样,都是别人掌握了定价场所、定价方式和定价规则的结果,相应地是我们自身定价话语权的缺失。你可以指责他们在操纵,可你眼下却不得不接受这些市场上形成的价格。”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一语中的。

  “亚洲定价权”之争进入白热化

  “亚洲升水”现象的存在,使得建立石油“亚洲定价权”问题日益迫切,而培育成熟的石油期货市场则成为必经之路。实际上,亚太各国早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纷纷建立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力图谋取亚洲的区域性原油定价中心地位。

  早在1999年,日本在东京工业品交易所上市了成品油期货,2001年上市了原油期货。今年5月5日,伊朗宣布成立以欧元计价的石油交易所。卡塔尔则计划建立一家名为国际商业交易所(IME)的能源交易所,预计2006年11月开业。而俄罗斯也打算于2007年推出以卢布计价的原油期货交易。

  欧美老牌能源交易所也在不断强化自身的优势地位,意图牵制亚洲形成独立的石油交易机制和价格机制。美国的纽约商业交易所今年准备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合作,在迪拜建立石油交易所。

  同中国情况类似的印度已经领先一步。2005年2月9日,印度大宗商品交易所(MCX)上市了原油期货。据悉,MCX正试图成为在伦敦和东京两个时区之间交易轻质低硫原油期货合约的第一个交易所。

  “中国如果不加快建设和完善本国的原油期货市场,就有可能失去在亚太建立原油定价中心的战略机遇。”上海期货交易所石油期货上市工作组组长褚玦海在“石油市场国际研讨会”上接受采访时说。

  燃料油期货率先破题 其他油品期货酝酿“主动出击”

  在这场暗流涌动的“亚洲定价权”争夺中,中国当然没有静观其变。

  作为国内能源期货的第一个品种,上海燃料油期货自2004年8月25日上市以来总体运行良好,燃料油的“中国标准”和“中国价格”的作用初步显现。“燃料油期货的上市和成功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下一步开展石油期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证监会主席助理姜洋表示,“积极稳妥地发展石油期货市场,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石油商品定价方面的话语权。”

  对于业界高度关注的原油和成品油期货推出问题,上海期货交易所有关负责人透露,发展原油期货的长远思路是,建立能够反映中国乃至亚太地区原油市场供需关系的原油期货市场,形成亚太地区的原油基准价格,促进中国成为连接石油出口国和东北亚主要石油消费国的能源桥梁和原油贸易、储运、加工中心。原油期货的交易标的将以中质含硫原油和轻质低硫原油为主。

  此外,发展成品油期货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反映中国国内成品油市场供需关系和消费结构、季节特征的成品油期货市场,形成国内成品油基准价格体系,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手段,科学引导生产和消费,合理配置石油资源。

  褚玦海分析,中国不但是重要的石油消费国,而且也是年产原油1.7亿吨的世界第五大石油生产国。随着中哈、中俄原油管道的建成,以及国内石油储运和炼制设施的不断完善,中国在连接中东、中亚石油生产国和东北亚主要石油消费国的能源陆路通道中将处于越来越有利的枢纽地位,并可能发展成为亚洲石油中转、加工、交易和定价中心。

  “相对日本、新加坡和印度而言,中国在建立区域性的石油交易中心方面有更多的优势。”这位石油专家说。


 本报记者:董素玉 黄庭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70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