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车膜行业行将出台自律标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 06:46 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行业良莠不齐牌子鱼龙混杂市场价格悬殊

  车膜行业行将出台自律标准

  深圳市场国产充进口、销售玩概念等现象有望得到遏制本报记者饶洁实习生唐穗英

  成本只有百元的车用防爆玻璃膜要价上万元,“高档”隔热防爆膜用不到半年就开始老化脱落,前挡专用膜透光率只有60%而反光率却超过10%……记者昨日从有关方面获悉,为了尽快改善目前我国车膜市场的这种混乱局面,中国标准化协会正在起草相关行业自律标准,不久即将出台。

  行业标准呼之欲出

  据统计,我国约有2400多种安全膜品牌,行业年销售总额将近300亿元。但是,偌大一个产品市场,迄今还没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整个市场处于低质高价、鱼龙混杂的混乱局面。

  根据国际窗膜协会的规定,安全膜应该具有单向防护的功能,外部可以抵御高速冲击,保护乘客安全;但在车内却很容易将其击穿,以便乘客逃生。但国内

汽车贴膜质量却普遍令人担忧,一些国外著名品牌也往往成为被仿冒的对象。

  车膜市场的混乱局面直接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近几年,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在中国消费者协会收到的各类投诉中,有关汽车消费类的投诉也呈现出一路攀升之势。特别是对汽车防爆膜,消费者了解甚少,往往在商家误导下,花高价买了劣质商品。

  据中国标准化协会技术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正在加紧制订玻璃贴膜行业自律标准,有望于近期出台。“尽管这个标准不具有强制性,但仍将对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保护正规品牌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位负责人表示,他们同时也在推动相关国家标准的修订。

  深圳市场品牌繁多

  夏日,炎炎高温炽烤着人们,有车一族也不忘给自己的爱车贴上“隔热、防紫外线、防爆”的防爆隔热膜。然而,记者走访深圳市场发现,车膜行业仍然处于良莠不齐的状况,牌子杂,假货多,防紫外线、隔热率等功能指标也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深圳车膜种类繁多,品牌更是不胜枚举。很多汽车美容店除有常见的3M、雷朋等品牌外,均有自己的品牌,整个市场形形色色的防爆膜逾百种,而如果问起膜的原产地,回答不是美国就是日本、德国。但不少宣称国外名牌总代理的产品竟没有厂址和联系方式。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数千种安全膜品牌,大都声称自己是国外著名品牌代理。实际上,迄今为止,国际窗膜协会公布的厂商仅有加拿大ACE等11个企业、福瑞达等不到20个品牌。

  原本数百元的国产货或贴牌产品,只要注册或编一个洋名或者一个子无虚有的科技概念,标榜一下“美国”“日本”的虚假产地,就马上变得“高档”起来;而所谓“贴牌”产品就是指

商标在大陆或国外注册,而产地则无从考证。“冒牌”则是无厂家、商标、产地的三无产品。

  车膜概念五花八门

  普通膜、太阳膜、防爆膜、双色镭射防爆膜、全天候原色防爆膜、全天候超级防晒隔热膜、光学幻象高效隔热防爆膜……记者在笋岗汽车装潢美容一条街逛了一圈,各种概念的防爆膜让人雾里看花。各产品隔紫外线率也无一例外标明99%,隔热率则从40%到85%不等。

  对此,有业内人士点评,我国各认证机构均未对车膜开展认证,防爆膜、防弹膜、纳米膜、太阳光谱膜、隔热膜等名目繁多的概念多数只是商家自定的宣传用语。

  此外,搞不明白“防爆膜和太阳膜的区别”,是眼下很多车主被“忽悠”的主要原因,但就是汽车装饰店里的工人对防爆膜能说明白的也不多。

  目前,防爆膜市场上的突出问题就是用染色膜冒充防爆膜、以假防爆膜冒充名牌防爆膜。一般太阳膜正规叫法应该叫染色膜,因其制作成本低、技术含量低,除了能挡光、变色外根本不具有防爆的功能。

  好的防爆膜虽然厚度不足0.2毫米,但可以将玻璃强度提升100倍以上;同时,透光性、隔热性、防紫外线的功能也比一般太阳膜要好得多,而且质量保证5年至10年不褪色,不起皮,不起泡。

  市价相差二三十倍

  市场的混乱还表现在价格上。记者先后走访了5家汽车美容店,称要给汽车4个车窗和前后挡贴膜,没想到每家店报价相差极其悬殊。最贵的整车要万元左右,而有个品牌的最低报价,竟然仅需500元。

  据初步了解,目前深圳市场,一台新车贴膜价格从二三千到四五千到几百元不等,即便说的都是进口牌子,价格也差好多,而同一品牌,每个店价格也不一样,让人如在云里雾里。

  有专业人士批出,进口膜没有低于1000元的,500元以下基本都是劣质膜。以整车装贴价格为例:80-150元左右,业内俗称黑膜、茶纸;300-500元的是胶染色膜,这些都只能算是膜,和防爆膜根本不是一回事。

  通常情况下,4个车窗加后挡贴膜价格在2000元左右,如果加上前挡膜应在3000元左右,这样的贴膜质量才有保证。相关新闻

  防爆膜市场混乱根源有二

  在汽配产品中,防爆膜已成为制假售假泛滥的“重灾区”。从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短短8年时间,2000多个太阳膜品牌就冒了出来。其实大部分进口车膜都是国内生产。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假货出现呢?

  根源之一:暴利驱使

  据业内人士介绍,大部分所谓的防爆膜不过是一层薄膜,没有什么复杂工艺,多由一些小工厂生产,几条生产线,甚至在家里就能完成,更多小作坊式的太阳膜生产商成本更低。其实这些多是吸热膜,或者是劣质膜,功能单一,隔热性差。

  一卷假膜的成本只有200元,相当于真膜成本的1/50,一卷能贴10部车。这在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也就是说给一辆车贴假膜的成本只有20元,但市场价却往往达到2000元左右,利润近百倍。如此巨大的利润空间,是众多不法商贩铤而走险的原因。

  根源二:政府监管缺失

  防爆膜市场既然如此混乱,政府有关部门似乎也应该多管多问,切实履行起监管责任。也经常有报道称,我市相关部门查处了一批又一批的假冒伪劣防爆膜,但显然是打了一茬,又死灰复燃。是监管力度不够,还是惩罚手段有待改进?

  典型案例

  表面看起来“无伤大雅”的太阳膜在使用过程中却不仅不能真正达到贴膜的目的,甚至还暗藏“杀机”。记者从市消委会收集了部分“前车之鉴”的案例,为车主们揭开劣质膜、贴牌膜、假冒膜(通称为“歪膜”)带来的危害。

  案例1:王小姐一直弄不明白,自己的POLO自从贴了太阳膜后车窗就变得很烫,简直可以烙煎饼了。

  分析:王小姐可能是贴了全吸收膜。正规太阳膜一般都是反射和吸收两者兼顾。有的歪膜为节约成本,就全部或大量采取添加吸收剂吸收的方式,这样热量就全部吸收在玻璃上了,当然烫手。另外,吸收剂的吸收功效很容易衰减,一年左右隔热效果就会大大减弱。

  案例2:在某外企工作的钱小姐是爱车一主,为了不把自己晒黑,她给车贴了膜,可一个夏天下来,她还是成了“阴阳手”。

  分析:这主要是太阳膜对紫外线的吸收不过关。目前市面上太阳膜对紫外线的吸收应该达到80-95%以上,但难免也有特别差的。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