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期待“零接待”制度成常态(热点·纵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 00:15 人民网-市场报

  新闻源

  “‘零接待’让我们村干部如释重负。‘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也减轻了农民负担。”听闻甘肃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乡镇公务接待严格实行村级零接待制度的暂行规定》,山丹县一位村支书说。“零接待”制度明确要求,行政村一律不得开支公务接待费,不得以任何名义用公款宴请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不得赠送礼品和安
排其他消费活动。

  (8月29日《人民日报》)

  干部常下乡办实事好事才是首要目的

  乡镇干部及更高级别的干部下乡进村,体察民情,实地调研,并指导乡村工作,这本是乡镇干部工作中的重要职责。从这个意义上说,干部们多下乡、常下乡应当是好事才对。

  可是,令人不无遗憾的是,时下一些地区乡镇干部的下乡进村却彻底偏离了工作的本位,本来是去了解农村实际情况,以助于工作中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并造福于村民百姓的。可是现实的情形却是,不少基层干部借下乡进村之机,顺带吃拿卡要,捞油水和好处,倒成了部分干部下乡的首要目的。这显然彻底违背了“干部下乡进村”指导和帮助乡村发展的本意,甚至构成了极端的反讽。而“干部下乡”这一正业之所以产生出事与愿违的歪风来,显然与纪律监管的缺位不无关系。按照我国的行政体制,对下级干部的考评权、下级行政单位的经费拨付权,大多掌握在上一级手中,在行政顺利运作的同时上下级关系也容易产生一些异化。于是,上级干部下乡,作为下级的乡村常常以力所能及的礼遇招待上级,这种现象不足为奇。

  “零接待”应适用于各级行政级别之间

  机制上的改观并不会在短期内能够完成,在体制完善、弊端消除之前,当然不应坐视一些干部下乡的“蝗虫化”而不管不顾,在这方面,甘肃省明确提出的干部下乡“零接待”制度无疑可资借鉴。干部下乡“零接待”制度不仅将有助于节省宝贵的乡村财政资金,更有利于促成健康的上下级关系,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干部腐败。从村支书们如释重负的感触中,我们也不难读出乡村对于“零接待”制度的殷切期待。而从行政管理的意义上看,“零接待”制度则不仅适用于乡村一级,也适用于其他各级行政级别之间。

  基于上述视点,我们期待“零接待”制度能够在更大地理范围内得到推广,同时,还能够在更多的行政级别之间大力推行,让整个行政体系都从中感受“如释重负”。

  “零接待”多了个“确需”尾巴

  “零接待”的意义,应该说十分清楚,人人明白。然而“零接待”到底能不能推行下去对此,笔者还真不敢抱有“零担心”。这是因为甘肃省干部进村一律实行“零接待”制度的本身已开了并非“一律”的口子。

  “零接待”制度明确要求行政村一律不得接待,但紧接着,制度又这样规定对确需在村里进行的公务接待,由乡镇统一安排,费用由乡镇承担。而乡镇要办好机关食堂,乡镇公务接待一律安排在机关食堂就餐……什么叫“确需”如果没有科学而严格的解释,“确需”就是个“筐”,什么招待都可往里“装”。只要想招待,打上“确需”标签,岂不畅通无阻另外,村里因“确需”的招待转嫁到了乡镇,维护了村里的“零接待”,人们不由要问乡镇招待费用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会不会通过其他形式再转嫁到村里呢

  “零接待”能否跨过“确需”陷阱?

  其实,在公款招待问题上,各级地方政府不能说不重视,“严肃查处”的狠话也不知说了多少遍,可为何公款吃喝招待“涛声依旧”关键是在各类严禁公款吃喝招待的文件中,都留下了一个类似“确需”的尾巴。于是那些沉迷于公款吃喝招待的人,就抓住这些尾巴,得以在吃喝的疆场上驰骋逍遥。因此,斩断这些“确需”尾巴之时,大概才是真正禁止公款吃喝招待之日。

  说句实在话,多年来的公款大吃大喝之风,已经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老百姓对此反应强烈。中央对此也曾三令五申,红头文件不知下发了多少,但收效甚微。甘肃省出台干部进村一律实行“零接待”的制度,对于遏制公款吃喝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可是,既然公款吃喝是一律禁止的事,又为何非要加上一个“确需”的尾巴呢?

仲河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