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市场做得好,我们就愿意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 11:59 经济参考报

  一位中间商眼中的农产品市场

  眼下正值瓜果蔬菜等农产品的收获季节,丰收的农户们却往往几家欢乐几家愁。

  同样是西瓜,在甘肃靖远县的收购价大约是每斤2角,在会宁县的收购价则是每斤1角零几分。这些西瓜运到兰州,当前市场价均为每斤4角钱左右。而靖远和会宁是邻县,离兰
州的距离相差无几。在离兰州更近的皋兰县,原本著名的“皋兰瓜”今年价格大跌,运到兰州每斤才卖2角钱。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关键问题在于有没有形成市场,有没有按市场需求种植。”一位深谙农产品购销行情的中间商一语道破其中原因。

  “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才能吸引我们去收购”

  32岁的杨红军尽管年轻,经商却已有9年,言谈举止间无不透露出生意人的精明。作为个体户,杨红军9年间跑遍了兰州周边大大小小的市县。最初他做的是塑料袋批发生意,为菜市场以及下乡收购农产品的商户们提供塑料袋。两年前,杨红军开始驾驶自己的货车从兰州周边地区收购农产品运到兰州销售,成为众多活跃在城乡之间从事农产品购销的中间商之一。

  杨红军所谓的“市场”概念并不深奥。“其实就是一个平台嘛,市场就像是农户和我们之间的桥梁。”杨红军解释说,“像我们这些人去拉货,总希望最大限度节省成本。所以肯定首先考虑的是哪里便宜,哪里能收购到想要的产品。”

  他举例说:“靖远县就做得比较好。我开车去拉货通常要搭配几种蔬菜装一车,不用到地头去挨家挨户地收,打个电话告诉市场上的代办我想要什么、要多少,他们帮我订购就行了,到了之后直接装车拉走。不用担心重量不够,因为是公家的秤;不用担心质量,看不上的我可以不要;也不用担心强买强卖,因为政府有关部门直接出面管。”

  “定西市的土豆,市场做得也比较好,都出名了,还出口国外,我们也都愿意去收购。遗憾的是许多县市就没有这样的市场。”杨红军说,“比如现在收购西瓜吧,靖远因为市场做出名了,我们这些商户都愿意去,人气旺,价格自然也就高了;而在邻县会宁,现在的情况是,开个大车去装,通常装不够车,而用小车装,一趟下来又很不划算。所以只能把价格往下压,最终吃亏的还是瓜农。”

  “无论是蔬菜还是瓜果,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才能吸引我们去收购。”杨红军说,“挨家挨户到地里收购的情况也有,但那样价格就压得太低了,经常是几分钱一斤。我们不能那样做,因为成本太高;农户也没办法,不卖只能烂在地里。”

  “科学种植对价格影响太大了”

  杨红军在谈话里三番五次提到的一个词是“农科院”。“科学种植太重要了。农民种什么作物、土壤适合种植哪个品种、什么时候种,都直接影响到他们将来的收入。”杨红军说,“比如同样种番瓜,过年时收购价格每斤8角钱左右,拉到兰州卖1.5元左右,过完年就不行了;再比如西瓜,一开始卖每斤1元多,现在每斤4角钱,早熟和晚熟1斤价格就相差6角多。我觉得地方政府应当和‘农科院’协调,指导农民种什么品种、何时下种。”

  杨红军对记者说,土质化验、选择作物品种、种植的时间和空间分布都离不开科学,而多数农民缺少这方面的知识,这些工作都应当由地方政府协调“农科院”去做,而且要做细致。

  他说:“是不是科学种植,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能不能卖上好价钱,种错品种或选错时机都可能让农民血本无归。像皋兰,往年的西瓜都卖得很好,今年为什么贱卖?就是因为很多人选错了品种,不适合市场销路。”

  “农民种好了卖得好,我们也赚钱多,一般都高买高卖;”杨红军说,“就怕种错,尤其害怕农民选错种植时机,1斤几分钱地贱卖,而我们也只能低买低卖,看着都心疼。”

  “能不能建好农产品市场,关键看地方政府”

  谈到如何建设农产品市场时,杨红军很有想法。“我觉得,培育农产品市场,地方政府肩上的责任最大。”杨红军说,“像建设交易场所、收集和发布供求信息、进行市场管理、维护公正等等这些事情,农民和商户是没有能力去做的。就算想出力,也要由地方政府主导才行。”

  他补充说,能不能建好农产品市场,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有的地方总强调自然条件差,交通闭塞,这些都不应成为不去搞市场的借口。像我们这些做生意的,只要有钱赚,再远我们也会去,关键问题是要考虑成本和收入。如果有能满足我们需要的市场,东西比近处的便宜,那我为什么不去?而一旦市场有了名气,去的人多,价格自然也就升了。”

  “像靖远自然条件就不好,缺水。但人家照样做得很好;而有的地方水源丰富,自然条件挺好的,但农民想种不敢种,我们想去收购不敢去。为什么?没有形成市场。农民不知道该种啥,害怕卖不掉;我们要去得挨家挨户收购,成本太大。”

  杨红军说,凭他多年“在外面跑”的经验,一个地方凡是农产品市场发展得好,经济发展水平就相对要好,老百姓收入也要高一些;反过来,这也能看出当地政府“班子”究竟如何:因为凡是能力较强、有责任心的“父母官”,都会为农民着想,会想方设法培育市场增加农民收入。


 本报记者 莫华英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