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顺差与美元危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 08:48 中国经济时报

  ■王宸

  8月25日,一年一度的美联储年会在美国怀俄明州小镇杰克逊霍尔举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给予了肯定,这似乎也是对中国巨大顺差的肯定,从而一定程度上为中国解脱了所谓“经济失衡”的困扰。

  哈佛大学教授费尔德斯坦则在美联储年会的总结发言上指出,要控制美国巨大的贸易赤字,美元必将大幅贬值。现在还不清楚美元何时开始暴跌以及下跌速度有多快,“但我深信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那么,从

美联储年会传达的信息来看,在中国巨额顺差与美元的贬值危机中隐藏着什么样的的潜逻辑呢?

  对中国廉价劳动的偏好

  据欧洲中央银行评估,从1996年至2005年的10年间,如果没有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价格便宜这一积极因素,欧元区内的物价指数平均每年会上升2个百分点。中国廉价商品已经成为抑制全球通货膨胀的关键因素,也成为美国和欧洲维持低利率的重要基础,并引领日本经济走出了增长乏力的泥潭。

  中国商品的低价格,主要是由于投入的劳动力成本低才会形成低价的优势,在微薄的利润空间基础上积累起巨大的顺差。而随着

能源价格上涨及中国提高价格,劳动力成本的低价优势更加突出。

  当价格上涨过快时,必然促使消费者选择蕴藏低价劳动的商品。世界消费者就更倾向于消费中国人提供的廉价劳动,而当资产价格居高不下时,这种消费几乎就是掠夺性的。所以,目前世界已经形成了对中国劳动的消费偏好,并由此导致中国大量顺差的出现。

  美元的“劣币效应”

  正如费尔德斯坦所言,资料显示2006年美元对欧元、日元等已经贬值7%左右。特别是日本首次结束零利率政策,美联储面临诸多困境暂停加息等因素,更令非美元货币的前景看好。放在手里的美元随时可能会随价格上涨贬值,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这种情况下,世界消费者就更倾向于用手里的美元进行消费结算,而投资保值则倾向于欧元日元等货币。

  这样,美元就很大程度上取代其他货币成为交易首选货币,这就是“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于是,大量的美元被普遍用于国际结算,而其他货币则被投资者持有。美元就借此进一步扩张到各个领域和地域。

  不能不说这是影响中国巨大的美元顺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考虑世界消费者通过美国市场化解美元的“劣币效应”,来消费中国商品包括中国劳动的话,那么中国的巨大美元顺差只是美元“劣币效应”的替罪羊。

  通货膨胀是推诿之词

  现在分析世界经济增长的历程,我们看到经济增长推动了价格上涨,而价格上涨的时候美元自然贬值,并出现通胀的压力,当价格上涨持续过久的时候,人们对不断贬值的美元失去信心,就产生了美元的“劣币效应”。

  显然,一旦价格上涨、美元维持低位的时间较长,美元信心降低,就会出现“劣币效应”。这种劣币效应是综合了美元发行过多,以及经济增长导致需求推动价格上涨两个方面的结果。美元的这种“劣币效应”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增长。

  当然,我们不能归罪于世界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必然的要求,而美元发行就成为另一个基本因素,甚至我们可以认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成果,被美元发行抵消掉了相当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只要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仍然处于霸权地位,人们就必须为美元贬值买单。

  这就是隐藏在中国巨大顺差与美元贬值危机背后的潜逻辑。下一步我们还会看到,资产价格越高,用美元消费中国商品的劣币效应越大,而掠夺性消费中国劳动的倾向越强烈,中国的顺差就会越大。这就出现价格越上涨中国顺差越大的反常现象。而与此同时一些国家耿耿于怀,将价格上涨归因于中国,蛙群效应也就会越强烈。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处)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