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什么因素推高了GDP单位能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 08:47 中国经济时报

  编者按:国家统计局等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8%。其中,煤炭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上升5.5%,石油石化行业上升8.7%,有色金属行业上升0.4%,电力行业上升0.8%。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中央在年初制定的实现全年能耗下降4%左右的节能目标面临严峻挑战。

  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原因何在?我国各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现状如何?节能工作
中存在的阻力和主要问题是什么?各地政府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决策执行力度如何?怎样才能完成今年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带着一连串疑问,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及政府官员,自今日起推出“从地区增长看降耗”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从地区增长看降耗(一)■本报记者徐伟

  地区差距和产业结构差异导致能源利用效率差异

  今年6月底,国家第一次发布的能耗公报显示,2005年,全国各地区单位GDP能耗宁夏最高,广东最低。

  我国正处于能耗迅速增长时期,能源现状突出表现为能源消耗量巨大、能源利用效率低(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各地能源利用效率参差不齐。

  由于自然条件、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情况不尽相同,我国各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差别较大,不仅经济相对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与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地区内部各省市之间的能源效率也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中心主任史丹告诉记者:“东南沿海省市能源经济效率最高。”如今年上半年全国经济总量排名第一的广东省,每万元GDP能耗为0.79吨标准煤,创全国最低水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5%。

  虽然东部地区能源经济效率总体水平较高,但是其内部差异却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也就是说,东部地区也存在能源效率偏低的地方。史丹认为,从整体来讲,能源资源比较丰富、能源产量较大的中西部省区反而是我国能源经济效率较低的地区。而且,中西部地区和东部的差距比较大,“但这个差距正在缩小。”

  各地区能源效率的差异表现最突出的是产业结构方面,也就是表现在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中。目前,我国工业生产耗能占能源消费构成的70.4%,而高耗能工业又占工业生产耗能的79.2%。以同样跻身上半年GDP增速前三甲的广东和山东两省为例,其能耗却有“天壤之别”。广东省着重发展农业、水利、交通等高增长性行业,重点建设高效低耗企业,压缩低效高耗企业,增加第三产业比重,在2005年全国能耗排名中广东最低;而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山东省能耗却排在较前位置。

  从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方面进行比较,以上海、宁波为首的高效用能型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在全国属于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由于一次能源主要依靠外供,能源利用效率较高。如果说上海等沿海城市正在向着高效率用能迈进,那么以重庆、武汉、济南等为代表的用能落后型城市,在提高用能效率方面还任重道远。这类城市主要分布在内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这些城市中,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还比较高,高耗能行业的比重相对较大。以内蒙古为例,今年上半年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很快,GDP能耗却位居全国倒数之列。

  GDP情结和投资惯性推高能耗

  对于各地区单位GDP能耗上升的现象,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全国节能工作大会上归因为“一些地方和企业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和规模扩张,对节能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毕竟各地区今年上半年的投资项目,有很多是去年甚至前几年就已布局好的,惯性使然。

  专家也认为,一些地方政府追求GDP的冲动和企业在上项目时缺乏节能意识是能耗降不下来的根本原因。“一些地区耗能工业,特别是高耗能产业的发展,是今年上半年各地区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韩文科告诉记者。

  今年地方政府追求“五年规划”的“开局效应”,出现了投资建设热潮,部分地区甚至上马了中央三令五申禁止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开工项目多达9.9万个,同比增加1.83万个。生产方面,上半年能耗低的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增速,远低于能耗高的第二产业。同时,能耗高的重工业增长18.5%,明显高于能耗较低的轻工业15.8%的速度。

  高耗能行业过度扩张推动工业能耗增长。我国工业行业中,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能耗工业,产值不足工业总产值的20%,但能源消耗却超过工业用能总量的60%。从上半年数据来看,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的单位能耗有所下降,但是总体上还未实现逆转。

  然而就工业能耗而言,地方政府也有苦衷。企业认为节能需要投入,是一件“划不来”的事情,虽然地方政府都有专门的监察部门,但“早上贴封条,晚上偷开工”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因为企业更看重的是投入产出比。由于“耗能大户也是利税大户”,不少地方政府为了保财政而只有“手下留情”。

  韩文科认为,上半年已经有少数省份认识到降低单位GDP能耗的关键是调整经济结构,现在的问题是,节能工作正面临一个“法不责众”的现实困境,因为高耗能企业实在太多了。节能降耗任务十分紧迫。

  建议:多管齐下遏制能耗上升势头

  对于如何降低能耗,专家们各有各的看法。韩文科认为,降低单位GDP能耗水平,关键是要大大降低高耗能工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大力提升服务业的比重。技术性节能、结构性节能和制度性节能是节能降耗常用的三大手段,技术降耗和制度引导都是非常必要的手段,但关键的手段是调整结构。“当前,要从结构性节能入手”。

  综合接受采访的专家观点,遏制能耗上升势头必须多管齐下。首先,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数据显示,我国的工业用能占总能耗的比重较大,约占总耗能量的70%,而高耗能行业的耗能又占工业总耗能的70%。结构调整有赖于地方政府放弃对GDP增速的片面追求,真正把节能降耗放在重要位置。东部地区对高耗能项目要勇于“忍痛割爱”,把发展重心转向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也不要“饥不择食”地大上能源使用效率低的项目,尽量减少新建高耗能项目。

  其次,政府要通过政策鼓励企业通过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节能技术,来达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对采用先进节能技术与设备的企业,要给予多种形式奖励。此外,通过税收、价格等手段,鼓励企业减少能源浪费。

  第三,重视对中西部地区的技术投资,加速中西部终端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鉴于中央对能源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降低能耗面临的严峻形势,一些地方开始尝试将节能降耗与官员考核结合起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和甘肃等地陆续出台文件,将节能降耗纳入官员考核体系之中。浙江省已明确由全省各地的市长和县长担任本地区节能降耗的“第一负责人”。对此,史丹认为,由于各地区提高能效的潜力并不相同,东、中、西部地方政府还应针对本地实际情况出台有差别的区域节能措施和鼓励政策。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