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北京客运站如厕实在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 07:59 经济参考报

  8月29日下午,北京六里桥长途客运站二楼候车室里熙来攘往,人头攒动。一个声音格外引人注意:“这是什么厕所啊,熏死人了。”顺声望去,一位外地年轻人捂着鼻子从厕所里冲出来。

  尽管候车室公厕臭味难闻,可为了解决“内急”,依然有很多旅客不得不排着队鱼贯而入。本报实习生也“排”了进去。真是不进不知道,一进吓一跳:厕所地砖上污渍斑斑
,洁白的便池罩上了一层“黄外套”,洗手盆里也好像涂上了一层灰色的“保护膜”。不过最让人难以忍受的还是便池里飘出的那股臭味,让人真正体验了一把“闻味识厕”的感觉。

  有些爱清洁的旅客走下楼,试图在一楼寻求“方便”。可是在一楼拐角的一处公厕是“铁将军”把门。记者在公共厕所旁站了10分钟,竟有13个乘客在这里遭遇“尴尬”。一位女士急了,冲着工作人员大声质问:“明明写着公共厕所,为啥锁起来不让用呀?”工作人员回答:“坏了。到楼上去方便吧。”实习生看到,这间厕所门前放了一排自行车,显然已坏很久了。

  类似的情况不只出现在

六里桥车站。实习生在北京西客站前采访时也看到,偌大的一个广场仅有一个公共厕所。需要方便的旅客不得不在厕所前排起长队。来自四川的霍先生抱怨说:“西客站建得挺气派,可这广场的厕所咋这么难进啊。”据了解,在西客站里面,厕所并不少,每个候车室都有。可站外广场上只有这么一个。

  实际上,北京市为解决如厕难问题已经花费了很大精力。2004年底北京就提出了“8到10分钟内找到公共

卫生间”的目标;北京市政管委把2005年定为“公厕管理年”,实施“在部分缺厕所地区新建约500座、三年在全城改建3005座公厕”计划。人们普遍感觉到如厕不仅方便了,而且新建公厕大都清洁、漂亮。但本报实习生的体验是,在长途汽车站、火车站这样客流量较大的地方,“如厕难”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

  汽车站、火车站等地,不仅是人群密集的地方,更是城市的窗口,特别是对于北京这样的国际大都市而言。俗话说:“物质文明看厨房,精神文明看茅房”,距离北京2008年奥运会还有600多天,北京要想真正在全世界面前“秀”一把,该做的事情还很多。


 本报实习生 李亚鹏 梁龙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