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从外部对标 在内部改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 07:50 中国质量新闻网

  通过与一流企业开展技术、成本、设备等方面的对标,2005年我国钢铁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不仅都达到了国家标准,而且重点产品已实现顶替进口并开始出口。

  2006年8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对钢铁行业2005年度“对标挖潜”10项主要产品制造成本先进企业前三名给予了表彰,从外部对标在内部改进,这是它们共同的特点。

  本溪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某烧结矿单位因为成本对标管理业绩显著,这次也榜上有名。该公司综合部戴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管理人员为此曾作过一幅对联。上联是:“过去粗放经营,闭门造钢,精粉蒸出了窝窝头”;下联是:“现在精雕细刻,对标管理,好料做出了香点心”;横批是:“振兴在即”。

  过去,我国钢铁产品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一直就是 “大、老、粗”。因为钢材质量不达标,国内的一些汽车、造船等领域的钢材原料主要依赖进口。

  而现在,通过与一流企业开展技术、成本、设备、人力资源管理等各方面的对比赶超,我国不仅在规模上成为了世界第一钢铁大国,而且在产品质量、品种结构等总体水平上与一流企业的差距也在缩小。据中国质量协会冶金工业分会提供的最新资料:2005年我国的钢铁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不仅都达到了国家标准,而且重点产品例如优质碳素钢热轧盘条现已基本能顶替进口,并开始出口。

  一份来自钢铁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也显示,2006年上半年76户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658.56千克标煤,同比下降6.62%。表明对标管理在成本挖潜工作中又取得了新的进步。

  一直面临铁矿石进口涨价和煤电等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的压力,中国钢铁企业是如何推进对标管理工作的?

  优化过程管理

  8月14日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一次月中例会,让人着实感受到了对标管理在钢铁企业中的“热浪”。

  在那次会议上,该公司董事长王义芳向参会的人员摆出了这样一组比对条件:“国丰离我们很近;条件相差不大;我们的不锈钢公司铁成本却比国丰高130多元。国丰能达到的一些指标我们为什么达不到?要具体分析,要放下架子去学习。”她所说的“国丰”就是唐山国丰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和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同在唐山市。

  像这种由企业领导亲自抓对标管理的企业在钢铁行业达到了90%以上。收集、分析标杆企业信息,定期会议总结;建立行政和技术双线组织体系;跟踪赶超过程等。许多企业都采取了像唐钢公司一样的对标管理方法。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系统创新部管理专家陈益群说:“和传统的中国企业‘比学赶帮’的思想不同,对标管理注重的是实实在在的过程改进所带来的产品质量的提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规模企业还通过对标杆企业产品实物样本的剖析测试来开展对标管理。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冷轧厂是目前国内进行实物产品剖析研究较早的企业。陈益群介绍,从1999年开始至今,冷轧厂通过对世界上冷轧的彩涂板、镀锌板等28个大类产品、88项先进工艺指标进行解剖,基本上实现了汽车板、冰箱板、电工钢的实物指标接近或达到国外先进企业水准的质量目标。目前,汽车板已成国内用户使用的精品生产基地,占国内市场50%多的份额,并在2001年实现了出口意大利、北美。

  更为可喜的是,作为“幕后推手”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推行对标管理工作中也走到了前台。

  中国质量协会冶金工业分会副秘书长潘锦浩说:“15年来钢铁工业协会坚持开展的冶金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实物质量水平认定工作,即‘金杯奖’产品的评比,就是一种大面积、全行业的对标管理。因为在评比中,要收集大量的国外实物解剖检测数据、相关产品标准,最终制定出评比所用的实物质量认定标准。”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还介绍,作为收集、分析钢铁企业上报各项产品生产指标的业务部门,钢铁协会的资产财务部承担着为对标管理提供科学的对标数据,防止标杆企业施放虚假信息,为提供交流信息的企业保守指标秘密的任务。

  为保证对标管理的施行,钢铁协会还在企业中积极推行贯标和认证的对标工作。潘锦浩说:“目前,中国钢铁协会成员单位的企业100%通过质量体系认证。”

  提供持续动力

  不仅注重细节,更关注长期的质量战略目标。在钢铁企业,对标管理还是提升产品质量的长期战略管理工具。

  陈益群介绍,对标管理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施乐公司为竞争复印机市场首开先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500强中已有近90%的企业开展了对标管理。许多企业都把对标管理作为持续改进产品质量的工具。

  一直以来就是宝山钢铁股份公司“紧密跟踪”的韩国浦项钢铁公司,其2000年~2004年的5年钢铁高新技术战略发展规划,寻找的标杆就是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著名的钢铁公司。战略性的质量攻关,使该公司2003年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例FINEX短流程、低污染的冶炼工艺技术,继续保持领先的标杆优势。

  掌握顶尖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中国钢铁产品与世界比肩,这是中国钢铁企业必须从战略上考虑的问题。

  位于长江前岸的宝山钢铁股份公司从1982年开始就率先把竞争对手瞄准日本、韩国等世界一流钢铁公司,当时的一期工程在引进标杆企业成套装备的同时,还引进了日本著名新日铁钢铁公司包括技术管理在内的7个管理方式,同时在质量体系的国际认证方面也加快了对标步伐。2006年,《财富》杂志500强,宝钢前移了13位,位列第296位,基本实现了达到世界钢铁先进企业的战略目标。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宝钢分公司制造管理部孙中明告诉记者:“每年股份公司都有对标管理的战略目标和分解任务,都有专职人员进行对标管理工作。”

  面对成绩的同时,钢铁企业也面临亟待缩小的差距。有些都是明显需要对标缩短的。一是优等品率没有过半,仅为49.62%;二是采标率较低。到2005年整个行业标准采用ISO和国外先进标准共220个,采标率仅为29.14%等。

  而未来,为实现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钢协“

十一五”质量目标提出的:力争150个品种的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质量水平;培育30个中国名牌、3个世界名牌产品;填补国内空白钢种20个;出口量增加100%等这样一些硬性指标,潘锦浩说:“这更需要钢铁企业强化科学管理,比学赶超。”

作者:杜 吟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