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人民币藏品:打开“升值通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 04:15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成都市民抢购第四套人民币四连体珍藏册

  央行本月宣布加息,人民币存款一年期利息上调0.27个百分点,很多市民让手里的钱“生”钱,第一选择就是把钱存进银行“吃”利息,殊不知,直接把人民币攥在手里也可以令它升值,这就是直接收藏人民币。收藏业人士称,当前,人民币的收藏已经显示出一种逐渐升温的信号,收藏人民币已经成为一大新的理财渠道,人民币保值与增值的潜力就此凸
现。

  第一套人民币价值上百万

  记者昨日从人行成都分行了解到, 新中国诞生以来,我国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目前宣布退出流通的人民币共有四套,其中第四套只是宣布逐渐退出流通。来自成都收藏界的信息称,现在要集齐所有四套人民币非常困难。

  今年6月5日,北京诚轩举行的春季拍卖会上,一张第一套人民币一万元“牧马”以39.6万元人民币成交,破了单枚人民币的成交纪录。然而时隔不久,在6月23日,从广州举办的人民币公众展上传来消息,如今,第一套人民币中10000元面值的“牧马图”全品,目前在市场上已值50万-60万元。受此影响,古玩市场上人民币收藏再度升温。不过第一套、第二套人民币在市面上极为罕见,很多收藏爱好者甚至无缘见识这两套真币,收藏更是难上加难。据悉,我国现存于博物馆和民间的第一套人民币大全套不超过30套,保守估计,该套人民币价值应该在150万元左右,品相很好的全套第一套人民币价值超过300万元。第二套大全套的市场价已涨到近7万元。

  收藏从第三、四套入手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人民币收藏爱好者,不妨收藏一些市场上经常出现,收藏难度不高的第三套和第四套人民币。只要收藏方法得当,同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投资增值目的。而第三套人民币收藏升值更快,几乎每年升值近千元。如1999年退出流通领域时市场收购价为1000元,现在则在7000元以上, 目前钱币交易市场出现较多的是第四套人民币珍藏册,虽然该套人民币宣布退出流通不久,一些券别还在继续流通,但有眼光的投资者已开始收藏了,目前该套人民币的市场价比面值增加不多,可以趁处于底部时介入,升值空间较大。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收藏的升温,人民币收藏前景继续看好,其上涨空间仍然较大。但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在收藏第三、四套人民币时,最好从稀有品种入手进行收藏。从目前市场上来看,第三套人中一角券中枣红1角、背绿无水印1角、背绿水印1角三个品种因存世量较少,最具升值潜力。另外,值得关注的品种还有2元券。据了解,2元券分为普通版和古币水印版两个品种。

  第四套优先考虑同号、连体品种

  第四套人民币从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至1997年4月1日止,共发行9种面额。第四套人民币纸币从发行流通到现在已近约20年的时间,小部份票券早已退出流通,进入收藏领域。由于第四套人民币纸币发行流通时期也正是人们收藏意识提高时,大部份票券存世量会相当大,一般来讲,投资第四套人民币最好以同号收藏或以连体钞为单位进行收藏,较具投资价值。

  近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装帧的第四套人民币四连体珍藏册和全套同号钞珍藏册在成都的发行十分火爆,位于琴台路142号的梦虎藏品旗舰店出现了断货、缺货的情况。首发价格为2180元/套的四连体珍藏册得到钱币收藏爱好者的喜爱,发行价为560元/套的第四套全套同钞珍藏册更是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许多原先不集币的市民也纷纷购买第四套人民币同号钞珍藏册,在过去失掉很多机会的市民表示,现在起一定要抓住机会了。

  本报记者 刘昭奎

  小知识:

  以票券存世量评定人民币稀缺度

  人民币稀缺度主要根据票券的存世量来进行评定。它可从票券的发行年代、面值大小、冠号的位数以及收回方式等作为评定标志。

  第一, 发行年代标志。一般来说,人民币发行年代越早越稀缺。因为纸币不易长期保存,加之各种原因的破坏、毁损、遗弃等导致存世量较为稀少。

  第二, 面值标志。一般而言,高面值的人民币较低面值的人民币存世量要少。因为高面值人民币绝大多数都被收回,除了特殊情况,民间一般不会保存。

  第三, 冠号位数标志。人民币冠号位数少的票券一般比位数多的票券稀少,位数越多其印制发行数量越多,相对存世量也就越多。

  第四, 收回方式标志。人民币一般采取两种收回方式:一种是只收不付方式,另一种是限期收回方式。前一种方式比较常用,后一种方式一般在特殊情况下使用。一般地说,采用限期收回方式的票券存世量要少于只收不付方式收回的票券。

  第五,限量发行标志,第四套人民币四连体珍藏册发行量很小,是人民币中的稀缺藏品。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