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张开冰:打开智慧的通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 02:42 中华工商时报

  这是一位内外兼修、气质典雅、知性美丽的女性,她叫张开冰。

  投资是一种思想和理念

  自1999年起,北大每年为一批优秀生颁发“北京大学泰兆大学生科学研究奖助金”。

  自2000年起,浙大也每年为一批优秀生颁发“浙江大学泰兆大学生科学研究奖助金”。

  这两个“奖助金”都是由张开冰投资设立的。

  每每提及这两个“奖助金”时,开冰总会回忆她在哈佛教育研究生院读硕士时看到的一幕情景———那是1993年,有6位中国大陆的优秀生考取了哈佛教育研究生院。多了几位大陆来的师弟师妹,也多了几分愉悦的乡情,当时的开冰为他们也为自己高兴。可接着就有了不好的消息———那6位才华出众的学子却因付不起哈佛昂贵的学费而未能圆他们的哈佛好梦。开冰心里饱含着酸楚,她真愿拿钱留住6位大陆的学生,然而她却无能为力,难以相助,她为他们伤心,也感慨贫穷毁了多少人的好梦,阻断了多少人走向智慧领域的通道。

  自那时起,开冰暗自发誓:如果我有了钱,如果我能做,我将为中国的教育投资,为中国的教育效劳。

  哈佛毕业后,开冰去了新加坡的一家石油公司,一年后又来到香港泰兆集团,她在泰兆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展现了她的商业智慧,使之在地产和IT领域收益颇丰……

  这使得开冰又回想起投资教育的初衷,她觉得自己可以去做了。投资是一种思想和理念,需要智慧去选择和把握。在哈佛读书时,她听到有关有限资源利用的两种声音:一种是平均使用有限资源,另一种是有效地使用有限资源。开冰是后者的赞成者,有效地利用才会产生更好的效益。倘若将有限的资源平均使用,很有可能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收效甚微。就投资教育而言,她的投资是很有限的,即使是政府的投资也是有限的,中国人口基数大,教育投资若不抓住重点,就不会有很大的收效的。因而更好的选择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基于这样的认识,她选择了北大和浙大两所重点高校,主要资助优秀本科生的科学研究。她想,这些受到资助的大学生,将来一旦事业有成,又来资助一部分大学生,如此由点带面的循环下去,效果是非常可观的。

  几年来,开冰对中国教育的投资和实践,使她对自己从前所受的教育以及中国的教育模式都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兴许她的认识对我们有更多的启发。

  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

  

福建长乐人杰地灵,风光秀美,那里是文学大师冰心先生的故里。开冰就出生在长乐的一个书香世家。

  在开冰小的时候,父母都没有给过她心灵上的压力,让她快乐自由地成长。

  因父母在香港工作,开冰在厦大只读了一年就转至香港树仁大学历史系从头读起,4年后她考取美国西东大学文学院攻读国际关系学硕士。西东大学是美国的名校,尼克松访华时的随行人员中大部分都来自于西东大学,西东大学也是美国在尼克松访华后与中国(

武汉大学)建交最早的大学。

  读完西东大学,开冰真正心仪的还是教育事业,于是她又考进了哈佛大学的教育学院……

  纵观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开冰觉得她的父母对她的教育是成功的,因为他们尊重了她的选择,保护了她本来的自我,没有刻意地以一种模子套着她、规范她非要学什么,必须做什么,也没有让她在专业上精益求精,而侧重的是她整体素质的提升。事实上世界诸多成功人物的成功并非都与他们当初所学的专业相关,但肯定的讲,他们所受的教育、所学的专业对他们的成功都有过或多或少的影响。

  而中国的教育让开冰难以理解的是,非要规范统一,包括教材、着装都要统一,非要给学生这样或那样的条条框框,连答案也要标准一致。这在开冰看来恰恰是中国教育的缺憾,这沉重的代价,牺牲的是大多数,成就的是少数的精英。

  在生活中,人们表面存在着差异,这似乎无可争议,因为大家都彼此看得见,而个体的差异却更多的存在于人们的大脑里,这都被我们的教育者们忽视了。开冰说常见的是在学校里,有部分孩子表现有些“另类”,没有听老师的话,照老师说的去做,就被指责、训斥,把他或她视为“坏孩子”,于是就千方百计的让他或她听你的话按你的意志去做,而我们却很少去反思自己的“话”和“意志”是否适合这些“另类”的孩子。最终适得其反,把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将会凸显出的智慧给阻隔了,这在教育上就是真正的“误人子弟”。

  开冰认为我们在教育中重视硬件多于重视软件。许多学校的教学楼实验室等硬件设施都超出了发达国家,但我们教学的方式方法,对学生的鼓励塑造以及对学生个性差异的认识、判断与尊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树立学生自信心等还欠缺了很多。

  开冰极力赞成中国教育的改革,尤其是“科教兴国”的提出让她心动不已。她看到多种版本的教材,高考也有多种地方试卷,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要做到位、做好却有个过程。就教材而言,开冰认为教材大纲与教材有脱离的地方,编写教材的人与教师也有脱离的地方,而且教材的统一量仍占很大比例,有的教材的内容,已超出学生接受和认识事物的实际年龄,比如小学三年级的语文和数学。高考试题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考题要面向学生思维方式的锻炼,教学生求真的本领和寻找知识的方法,提

  高学生的判断力。而我们的考卷中仍有很大量的知识的灌输……

  面对中国教育的现状,作为教育家的张开冰,觉得有很多要做的事情,但面对偌大的中国她又觉得力不从心,她还是坚持有限资源有效利用的思想,这几年乃至将来她专心去做的是多元智能教育,她教育的对象不在学生,而定位在教师和父母,因为在她看来,为人师为人母为人父都不是轻而易举可以言说称职的,教师和父母的责任重大,做好了教师,做好了父母,才可以教育好学生。

  到底谁拥有智慧

  张开冰在哈佛教育研究生院的导师是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1983年加德纳教授出版了《智能的结构》一书,此书的出版标志着多元智能理论的创立。

  加德纳教授曾4次访问中国,2002年加德纳到香港讲学时,在香港特区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国多元智能教育协会,张开冰任协会理事长。

  多元智能理论把人的智能分为8种: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内省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等。

  开冰认为这8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都可能有或多或少的表现,有的人可能在某种智能上很突出,而其他方面则比较弱,而有的人则表现的比较均衡,甚至都很不错,我们就称他“多才多艺”。

  就多元智能理论而言,没有坏孩子,只有不同的孩子,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问题在于我们的教育方式方法。

  开冰认为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非常好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永不过时。开冰对这种理念有深度的理解,她说,“因材施教”不是把不同的人放在同一个模子里希望塑造出一样的人,而是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法造就出不一样的人材。

  把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和孔子的因材施教结合起来,再对照一下我们的现实教育,张开冰就觉得我们在“因材”和“施教”方面都有缺憾。首先就“因材”而言,我们的父母们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成名成家。但你的孩子是什么样的“龙”什么样的“凤”,你的学生能成什么样的“名”什么类型的“家”,我们对孩子们的判断多半是模糊的,即便孩子真的是那样的“材”,那么他或她又有无成才的信心和动力?这就使得我们的一些父母和老师急于求成,在施教中,“生硬”的多了,“柔软”的少了,“粗暴”的多了,“细心”的少了。给孩子造成了很多的“硬伤”,即便是不自觉的,孩子也不太觉察到的,但在潜意识里留下的痕迹,会对她或他以后的发展有不少的障碍。

  开冰在一篇题为“到底谁拥有智慧”的演讲里说:“多元智能理论不是一种假说,每一种智能都有科学理论,临床数据的支持。严谨求实、充分求证,是一个科学家的学术精神和对学问的追求”。

  针对教育改革,她发自肺腑之言:“一项教育改革的成功要素中,教师培训尤其关键。在教育、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老师必须把握住———我们是在教学生,而不是在教书!”

  开冰的这段话触动了很多教育者的心灵,她很直接地把“教学生”放在了首位,突出了教育对象,而非所教的知识。

  开冰说,“到底谁拥有智慧”是她导师加德纳的话,她借顶级专家的这一问,引发我们教育界以及整个社会的深省,重新的读我们自认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教育对象———孩子,深刻反思,冷静剖析我们引以为傲的基础教育,对教育的终极目的,对学校乃至社会的教育人文环境,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有一个很好的思考和定位,并付出努力!(30H2)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