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谁来为节能降耗把脉(热点追踪)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 00:09 人民网-市场报

  当前市场上的节能产品种类繁多,推广力度很大,但诊断检测机构缺乏。有关专家指出,节能市场“缺医不少药”,要使节能工作真正落在实处,关键是要有更多的专业的“节能医生”,对症下药地开出节能良方,才能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

  节能不只是产品的更换,节能

  计划不能“小打小闹”

  对于企业来说,节能改造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企业节能重在实效,不仅降耗还能省钱。然而,由于目前节能服务市场混乱,企业尽管有需求,但选择谁来为他们服务却成为十分头痛的问题。

  一个考虑周全的节能实施计划方案,可以为企业带来不小的效益。通过上海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一系列改装,上海市第七人民

医院2台耗电79.5千瓦的空调泵被改造成仅耗电43.7千瓦、节约电功率45%的机器。从去年9月开始计算,节约能量42414.6千瓦时。

  上海第七人民医院后勤保障服务公司负责人周芳敏告诉记者,最初,我们的节能计划是“小打小闹”,只是针对一些节能产品的更换,以及依靠自行研制的“土方法”进行节能,效果始终不理想。如今,经过有步骤的改造,水、电、气、油等方面的节能节支效果明显。

  专业节能检测评估机构太少,

  让节能举步维艰

  在上海市节能服务中心主任叶文彪看来,上海能够提供专业节能诊断的服务机构目前只有寥寥几家。

  叶文彪认为,专业节能公司应提供综合性的系统解决方案,对企业要做诊断评估,拿出具体节能改造方案和经济性分析,保证节能效益。这样的节能公司应该具备3个能力:技术能力、融资能力和管理能力;还必须具有两个标准:公司开展的业务50%从事于节能方面的服务;所做节能项目的结果效益大于投资。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上海推行的“合同

能源管理”,是一种基于市场化运作、由专业节能公司承担主要风险的节能新机制。由专业节能公司掏腰包,为企业的节能设备更新换代,让企业每年可节省大量费用。

  但是,“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障碍。例如诚信难保障,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期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期间企业生产状况有不确定性,风险较其他行业大。节能服务公司如果遇到不诚信的客户,巨额投资就可能血本无归。

  培育规范的专业公司,建立节能

  长效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罗永浩教授指出,当前我国节能市场混乱且不规范,原因是缺乏一批具有专业水准和权威的评估检测机构。他介绍,日本规定,每100人中必须有一位节能工程师;在美国,由能源部投资,选择全国26所高校帮助企业免费进行检测。每隔5年,政府要对这些高校检测组进行评估,高校服务的企业有2/3将被抽检进行查询,询问对服务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将更换其他高校为他们提供服务。这就意味着,为企业免费检测的机会还需要竞争,由此使得节能检测工作落到了实处。

  罗永浩教授认为,目前采用的节能手段大多是行政命令,节能就是为了达到领导的要求和完成任务,还没有脱离计划经济时代的思路。政府要针对建立长效机制设立相关管理机构,包括技术研究机构、评估检测机构、规范服务公司。政府在规范市场方面应该做一个“引路人”,使金融、税务、财政等各部门统筹协调,制定相关法规政策,给节能降耗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 王 蔚 胡 芳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