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涌向城市的民工 个个成老板 虽个案但道理普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29日 14:06 新华网

  “出去一个农民,回来一个老板。”湖北省劳动就业管理局局长皮广洲告诉记者,在全省1000万名外出农民中,涌现出了大批“打工能人”、“创业能手”,在城里闯出了一片天地。

  又是一年高考之后,大批落榜农村青年收拾考试不利的沮丧,怀揣着对生活与未来的憧憬,汇入涌向城市的民工潮流。也许,面对城市的灯火与车流,他们还在迷惘,还在惴
惴不安,但许多先行者的创业故事,可以让他们领悟实现梦想、走向成功的寓意。

  菜贩子·万元户·建筑老板

  讲述人:冷双德(孝感市双德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高中毕业后,我没能考上大学,面对贫困的家境,我踏进了陌生的城市。先去武汉卖菜,后到宜昌、襄樊、东北的建筑工地打短工。听说湖北黄陂泥塑工艺厂生产的石膏泥塑很出名,我又做起了石膏模型生意。两年之后,我竟成了“万元户”。

  “小富”激发了我更大的创业热情。1989年正月初六,我带着15名老乡冒着大雪上北京。进驻第一个工地我就遇到了挫折,带去的队伍砌墙、抹灰、打地面等建筑“基本功”一概不过关,班组被解散了。

  万般无奈之下,我从头开始,拜师学做建筑工,刻苦钻研施工技术。1990年,我带领40多人接下了5万平方米的希尔顿酒店装修任务。晚上,睡个把小时我就醒一次,不放心施工质量,爬起来到工地走一圈,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没发现问题才接着睡觉,一晚上就这样反复折腾好几次。

  完成第一年的施工任务后一结账,赔了2万元。我咬咬牙坚持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用工方对我的队伍非常满意,让我第二年把队伍扩大到100人,继续合作。就这样,凭着勤奋苦做积累下来的资本和信誉,2002年元月,我创立了孝感双德建筑工程公司。现在,公司年产值近亿元,六夺鲁班奖,2005年被评为“外地来京优秀建筑施工企业”。

  寓意解读:外面的世界始终是年轻农民不灭的梦想。据了解,全国农民工已达2.5亿人,并以每年1000万人的速度增加,他们不仅是城市高楼大厦最艰辛的奠基人,也是一支独具特色的创业大军。

  泥瓦匠·董事长·回乡办厂带头人

  讲述人:刘雁飞(十堰市卓越集团董事长)

  1989年,高中毕业后的我带着梦想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乘上开往西安的列车,踏上了打工、寻求创业的艰辛道路。我边打工边勤学建筑技术和施工管理,成为鄂西北第一批“赶海淘金”的拓荒者。1990年我和一同出来打工的乡亲们一起成立郧西县景阳乡建筑队。创业之初,举步维艰,我身为负责人既要考虑员工的衣食住行,又要带工人登高爬低;入夜,当其他人睡熟的时候,我还在借着集体宿舍微弱的灯光读书学习。

  卓越集团发展起来了,我难忘的还是那些与工友们冒风雪、抗酷暑、加班加点赶工期的日子,难忘那些与工友们一同吃、一同住、一同向赖账老板讨工钱的场景。打工仔出身让我与员工有着朴素感情,如今我不仅要让他们在工地吃得好、睡得香,让他们能够挣到钱,而且要让他们能够学到技术,永远能挣到钱。

  寓意解读:到今年6月底,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1020万人,省劳动保障厅表彰的外出致富创业人、回乡办厂带头人所创办的企业,已经吸纳了近3万农民转移就业,外出务工农民的创业成果,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稳定基地。

  打工仔·技术能手·管理人才

  讲述人:邹万兴(宜昌市黑旋风锯业有限责任公司供应部副部长)

  在宜昌黑旋风锯业公司有一项新的技术设计“万兴校平桶”,是以我的名字命名的。这主要得益于十几年的打工生涯。

  1993年9月,我通过兴山县劳动部门介绍,到当时的宜昌金刚石锯片厂打工。

  刚进厂那会儿,我是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懂,凭借农民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我努力学习,从不懂到了解,从了解到熟悉,在较短时间里就掌握了各项工序的操作技能。1995年7月,我被调到公司机械维修班组,很快成了技术骨干。在工作中,我向厂领导提出了多条改进磨床的意见,不仅降低了维修成本,而且使磨床的故障率大为降低,开机率大幅提高。

  在7年的实际工作中,我主持或参与的技术改造达20余项,为公司创造了直接经济效益50多万元。2002年10月,我调到安全办从事设备和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改革和节能降耗活动。

  凭着刻苦的精神和过硬的技能,我在宜昌工作13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在城区购房结婚成家,真正由“山里人”变成了“城市人”。

  寓意解读:据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调查报告,湖北省进城农民工中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不足1%,初高中学历者居多,科学文化素质低成为挡在进城农民创业致富前面的一道坎。但是邹万兴的经历告诉打工青年,文凭不是融入城市的唯一“敲门砖”,不断学习的勇气和不断创新的激情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石,只要坚定“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就能够改变命运。 (记者皮曙初)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